关于森林的经典散文随笔
清晨的森林,有些淡淡的薄雾尚未散去,远远看去若有若无,像是仙女舞动的轻纱.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森林的经典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森林的经典散文随笔:森林
弥漫在森林间的沉寂与神秘,为艺术提供了深沉、宁静的心理背景。多少个世纪以来,森林始终滋润着人们的乡愁与诗心。这就是为什么索尔·贝娄会说“艺术从森林开始”。
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
森林有诗。
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
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著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让我想起世上所有我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莱蒙托夫说得不错:“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人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人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当艺术家用圆舞曲为森林染上一片圣洁,“手风琴也打不破的宁静”的抒情节拍展现着快乐与忧伤,有多少人已经如梦如幻,走进博大与深邃。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
关于森林的经典散文随笔:水泥森林
当最后一棵树倒下,当最后一只飞禽消音,当最后一片草原绝迹,我们在现代化的机器声中告别了那些曾经很蓝的天,曾经很白的云和曾经很纯洁的心。
那些游弋的风,那些绿意的草是否还记得曾经的自由和天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个世界需要发展,这个社会需要进步,因而,在我们踏出天然森林时又进入了另一座水泥森林。我们变成了水泥森林里的动物,被关在高耸如云的建筑里。
钢筋是冰冷的,水泥是凝冻的,倒三角形的铜墙铁壁在城市里拔地而起。城市的喧嚣弥漫了这个世界,渐开,朦胧了很多双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的眼睛。都市的车水马龙其实是人们精神世界匮乏的标志,充斥着都市的脉搏。渴望执意追逐心中的理想,最终却被埋没在这片水泥森林里。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意乱神往间竟找不到出路。大人们整天进进出出,在外奔波不知承受多少血泪辛酸;孩子们被关在现代化的公寓里,阳台上飞过的鸟有时也是他们的梦想。封闭的墙,封闭的门,连人心的渴望都不给回音。都市的霓虹灯闪烁,闪烁却折射不出温暖,那些光太赤眼,迷乱人心和世界。
城市,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中,是进步的标志。摩天大楼是城市的海拔最高处。然而,楼越来越高,厅越来越大,人却越来越淡。人情世味凉如水,不是虚无的言论而是真实的写照。都市生活在某方面是腐蚀人心助长虚伪的波澜。
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老人的孤独,儿童的孤僻。于是忙忙碌碌的身为儿女的人群将目光投向了养老院投向了托儿所,他们自认为养老院泼洒老人所需的温暖,托儿所可以飘洒儿童所需的关怀,可是,忙碌的人们呀,你们真的给了老人和孩子心中最深的渴求么?殊不知一声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吻就是他们的天堂。
水泥森林的冰冷凝固了人们心底的柔软之处,就像飞鸟失去翅膀般无助,宠物开始在水泥森林中弥散。讽刺的是,源于真正森林的真正动物却在穿上人类的衣服后成了人类赖于寄托精神的伙伴。人于动物角色的互换轰轰烈烈地上演在都市的舞台。
在一本关于的文学冲突的书中读到:城市在大部分作家眼中都不受欢迎,而往往是那些偏远的乡村淳朴的乡情是作家的心灵归宿。读之怅然。为什么都市在作家的笔下都是冰冷的代表呢?诚然,我们都知道,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大潮流。我们求发展,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越来越多的乡村会变成城市,可是难道城市发展的代价必须是道德的沦丧人心的堕落么?高楼平地而起,防盗门随之而来,城市的信任机制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危机。防盗门,防的是盗还是道?而它背后所代表的诚信丧失人情淡薄又有多少人能看得透读得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