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尽管今天它的某些功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却历久弥新、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其中有3个重要里程碑值得铭记:
——申遗成功,让古老的大运河向世界亮出金名片。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中国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既是对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的认同,又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区调研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以下简称《纲要》)印发,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印发的《纲要》,是广泛听取运河沿线8省市、中央有关部委、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形成的一份重要文件,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为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描绘了宏伟蓝图。
千年古运河,逢春展新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和中办、国办印发的《纲要》,极大调动了沿线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积极性。大运河沿线8省市都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工作组,由省(市)委书记或省(市)长担任组长;沿线省市县(区)制定了各自的大运河保护建设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有力推进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古老的运河正在展现喜人的新姿。
大运河沿线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情况令人鼓舞。北京、浙江等地遗址腾退、文物保护修缮步伐加快,北京通州启动了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规划保护等相关编制工作,完成了燃灯佛塔的主体修复工程。江苏镇江扎实推进京口闸保护修复、西津渡提升等34个重点项目,并明确相应投资计划。天津通过建立传承机制、开展传播展示、纳入旅游规划等措施,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天津泥人张、津门法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河南在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运河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文献资料和翔实数据。
大运河沿线生态环保趋势向好,景观环境质量和沿岸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目前,大运河沿线各省全面建立河长制,沿线水环境实行按月全面监测,江南运河江苏段、淮扬运河、中运河段进行了全面治理和保护,山东段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苏北段水质整体为Ⅱ—Ⅲ类,河南段水质断面整体达标率4年来提升了67个百分点。安徽加强大运河保护区划内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实施了柳孜运河环境整治绿化景观展示、大运河泗县段环境整治等一批重点项目,以环境整治保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沿线文旅产业发展迅猛,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出现。在大运河沿线考察,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8年,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全国的5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8省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沿线有93个5A级景区,1217个4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大运河沿线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脊梁带。济宁市委领导介绍说,济宁坚持文旅融合与文经融合一体推动,着力提升大运河济宁段文旅融合品质。他们整合微山县、鱼台县、太白湖新区的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南阳古镇景区等5个景区,启动了微山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出儒风运河休闲之旅、水浒运河探访之旅等15条运河旅游线路。
大运河沿线跨区域统筹协作意识增强,跨区域合作增多。我们考察了解到,大运河沿线区域内水利、交通、文物等部门正在探索建立协调机制。京津冀三地建立了跨区域合作的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并同步治理北运河。在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导,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等运河城市景区,联合发起建立运河城市精品景区合作机制,联合打造大运河旅游精品新线路,大运河沿线省市间联动日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