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助力“兴黔富民”
贵州,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千百年来,贵州被贴上的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困标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贫困群众特别牵挂,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特别关心。
如今,贵州脱贫工作到了攻克最后堡垒阶段,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持续推进。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撑起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贵州民营经济占贵州GDP总量的55%,民营经济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比例达97.37%,已成为支撑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9月4日,记者随“新时代民营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走访调研团走进多彩贵州,探寻民营经济发展的“兴黔富民”之道。
良好营商环境 为“兴黔富民”保驾护航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针对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出台了‘1+6’政策文件,大力开展六大专项行动,每年编制印发《贵州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调查报告》,尽心竭力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贵州省工信厅副巡视员程三知介绍。
近年来,贵州着力营造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强化市场公平竞争,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助力企业品牌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引领“黔货出山”,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贵州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提供了深厚沃土,为民营企业家放飞创业创新梦想提供了载体平台。
“从一个人的地摊儿作坊到公司化运营管理,远超炒货的今天得益于政策红利向脱贫攻坚战场的释放。”贵阳远超炒货公司总经理邓金富向记者讲述了起企业的发展历程:2008年,公司开始实行炒卖分离;2009年开始对外加盟……如今,远超炒货已经拥有400余家连锁店,5家分子公司,为当地千余名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其中80%为农村户口的低收入人群,连锁店店主中80%为返乡创业人员。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元怀表示,贵州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条件、强化督促检查、发挥职能作用等四个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兴黔富民”保驾护航。
大力发展产业 是“兴黔富民”根本之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巩固扶贫成果的根本手段。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是持续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不仅关系贵州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导入产业扶贫资源,有效填补贫困地区对接市场的短板,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公司”)成为国内民营经济稳健发展的传奇,缔造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的商业奇迹。老干妈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李鑫向记者介绍:“目前老干妈注册员工5000余人,其中80%来自贵州贫困乡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给农村贫困家庭带来稳定收入。”
作为一个专注于数据服务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企业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的优势,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打造数字农场和电商平台,为贵州4个区域农场完成共1.5万亩耕地数字化改造,为当地农户提供精准种植指导,培育优质农产品。
“为进一步引导农户从观念上由‘为吃而种’到‘为卖而种’,我们鼓励民营企业以长期稳定订单为引导,大力发展产业,把市场需求切入到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倒逼供给侧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贵州省商务厅流通处副处长李风华说。
当前,贵州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民营资本投资不足、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是制约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要实现贵州民营企业发展与农村脱贫互利双赢,就要破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桎梏。当前,要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有效推动政策落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