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潜规则:这4种聊天方式最让人讨厌
最扎心的聊天方式莫过于:我回你,秒回;你回我,轮回。
微博上曾经做过一个“你最讨厌的聊天方式”的投票,其中“收到不回复”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榜首。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当你发的信息如同沉入大海得不到任何回音时,心情都会变得糟糕。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父母给女儿发信息,女儿一天都没有回。父母以为孩子遭遇了什么不测,急得团团转,当时就要去报警,还打算买去女儿学校的飞机票。
后来联系到学校才得知,女儿只是因为那天心情不好,“想静静”,所以没回父母的消息。“收到不回复”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背后透漏出的漠视和不在乎。
当实在忙得腾不开手时,起码说一句“在忙,一会再说”。当不小心错过了别人信息再回复时,起码说一句“抱歉,刚才没看到”。而一次次不回消息,就代表着对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另一种“人口失踪”式聊天,是收到消息会回复,但是聊两句,人突然就没了,过了几小时后又出现,再聊两句,人又没了......如此往复。收到不回,让人感到难过和焦急。而这种断断续续的聊天,则更让人觉得疲惫和哭笑不得。聊兴正浓的时候对方不打个招呼就闪人,就像被兜头泼了盆凉水一样,让好心情拦腰折断。放人鸽子的次数多了,对方就不想再聊了。但当两个人之间连天都不想聊的时候,这段感情,也就慢慢变淡了。如果你从没有收到过微信好友给你发的求点赞/转发/投票/砍价的链接,那说明,你这个人在他们心里......这种消息,每个人都应该很熟悉,要么自己收到过,要么听别人吐槽过。而大家对这种消息的厌恶,也是出奇一致,以至于收到求投票的链接,点进去给对手投一票,已经成了基本操作。这种“求点赞,求转发”的行为之所以令人反感,不在于点赞和投票本身,而是发信人的聊天方式。也许有人会说,举手之劳而已,何乐而不为?谁还没个需要助力的时候?但八百年不联系的人,没事不找你,找你只有这种事,这种朋友不交也罢。你的微信里大概也会有这么几个人,他们安安静静地沉睡在你的通讯录,平时从不找你联络感情,逢年过节也没送上过任何祝福,只要找你,那必定是有求于人。
或是点赞投票,或是借钱讨红包,或是要你帮忙做什么事。在找你帮忙的时候,会跟你简单寒暄几句,而在你帮了他之后,他就会又一次沉睡在你的列表里,直到下一次找你帮忙。这种聊天方式与其说是讨厌,倒不如说是令人心寒。因为功利性太强,很容易给人一种“你只是一台给我帮忙的机器”的感觉。我留学的国家动乱,直升机天天在头顶上飞,从没来关心过我一句的‘亲戚朋友’,在我回国之前,突然对我嘘寒问暖,三句话之后,就让我帮他代购。”成年人的社交,都讲究个你来我往,一味地向人索取而不付出,只会把对方仅存的一点耐心和情分耗尽。再好的心情,也能被一大串的语音打破,如果没有,那就再来一大串。
每当手机嗡嗡震动,打开微信看到这样的界面时,一股窒息感扑面而来。微信语音设计的初衷,是给不方便打字的人一个便利,但有些人,却把它当成了自己偷懒的工具。不管对方现在方不方便听,也不管自己口齿是否清晰,明明打字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偏偏要发一长串的语音,来浪费彼此的时间。
据调查显示,超七成的网友反感关系一般的人未经允许就发来大段的语音,而且这种行为能够直接拉低一个人的印象分。当有要紧事需要立刻联系到某个人时,打个语音电话无可厚非。但只是因为想找对方闲聊,而对方没有秒回时,就给对方打十个八个语音电话狂乱轰炸,并伴着“你去哪了”“为什么不回信息”的疯狂质问,这样的行为,就是情商低。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迁就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节奏。轰炸式的聊天方式,很容易让人觉得喘不过气,从而想要远离这段关系。看一个人是否有高情商,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他是否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体谅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让双方都感到舒服。无边界式聊天,指的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顾对方的意愿来打扰别人的一种聊天方式。第一个是网上认识的朋友,她说想学新媒体写作,我们就互相加了微信。结果有一次,她在凌晨三点给我发微信,说她忽然找到了写作灵感。这边浏览器崩溃三次,写的稿子全部丢失;那边的广告文案又有问题一直要修改……一堆一堆的问题,弄得我焦头烂额。
当微信提示音接连不断地响起,我冒着“朋友-1”的风险,直接把她拉黑,换来了瞬间的清净。与人聊天,无论关系亲近与否,都应该遵守一个度,保持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在他人的休息时间不轻易打扰;非紧急的事情,不占用他人的工作时间;在对方明确表示现在不适合聊天的时候,不要紧抓着不放;对方几次明示暗示不想继续现在这个话题时,不要继续自说自话……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去小心维护。生活中如此,微信上也如此。微信本应该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工具,别因为聊天方式不得当,让本该亲近的人渐行渐远。
给予对方尊重,体谅对方的心情,守好彼此的界限,才能让一段感情保持该有的深厚和温度。希望我们都能谨记这些聊天潜规则,好好珍惜每一段值得珍惜的人际关系。
主播:杨子,个人微信号 :y19771215,微信公众号:杨子夜读(ID:y8888289),新浪微博:杨子那些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86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