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早期书丹墓志铭现身,颜氏后人为你解码!(2)
颜真卿书风大致有三个时期,早期当从目前所见33岁所书《王琳墓志》到46岁所书《东方朔画赞》为止,此后几年颜真卿主要忙于应对安史之乱。此期间的重要碑有新出土的《罗婉顺墓志》(747年)、《郭虚己墓志》(749年)、《多宝塔碑》(752年)。中期当以乾元元年(758年),《华岳庙题名》与《祭侄文稿》为始,颜真卿50岁到70岁之间,这期间颜体确立了自己的风貌,重要作品有《争座位帖》(764年)、《郭家庙碑》(764年)、《麻姑仙坛记》(771年)、《大唐中兴颂》(771年)、《臧怀恪碑》(772年)、《宋璟碑》(772年)、《李玄靖碑》(777年)等。70岁后为晚期,颜真卿人书俱老,有《颜勤礼碑》(779年)、《颜世家庙碑》(780年)、《奉命帖》(783年)、《移蔡帖》(785年)等碑帖传世。
《罗婉顺墓志》书写时间介乎《王琳墓志》与《郭虚己墓志》之间,书风也是如此。与中后期相比,颜体早期用笔相对清劲,笔画“自然雄媚”,但颜体结字自始至终都是以宽博取势,《罗婉顺墓志》也是如此,但这种开张的宽博跟褚遂良的宽扁取势有所区别。就算是最早的《王琳墓志》在体式上,与中晚期的《李玄靖碑》《臧怀恪碑》《颜勤礼碑》等也比较接近,这说明颜真卿在书法上的变化重心是在笔法上,也再次阐明笔法是书法的核心问题。所以,颜真卿多次跟张旭请师笔法,探讨的是“神用笔”之理。
天宝五年,在任醴泉尉与长安县尉之间的空闲时间,颜真卿到洛阳再次拜见张旭,写下了千古名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阐明了书法中笔法的基本原则——“勿使无度”,揭示了笔法最精髓意象——“锥画沙”与“印印泥”。
除了这篇记述之外,颜真卿两次提及跟张旭学习笔法的事。一是在为《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提到:“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说的就是38岁之前,曾多次向张旭请教笔法。一是在颜真卿《草篆贴》中提及:“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曾见张旭长史”“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表明自己曾经求教于张旭,但因天分和性情隔阂,未能深入。换句话讲,自己的书法并不是主要取法张旭。“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则表明自己书法主要源于“上祖”。清阮元讲:“唐之殷氏(仲容)、颜氏(真卿),并以碑版、隶、楷,世传家学。”
颜惟贞《萧思亮碑》(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