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姑娘回乡修别墅,引全镇跟风:有钱了审美得跟上(5)
回来接管工厂后,我有意识地去找寻很多好的塑料设计,看法产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的工业设计师Karim Rashid被称为“塑胶诗人”,他让我发现原来塑料也可以又漂亮又高级。
这次装修也给家挑选了几把塑料椅,比如专门为我奶奶选的贝壳椅。
奶奶平时在家很爱坐着看电视,她的臀部很宽大,普通的椅子坐得不够舒服,但是这把椅子造型丰满,而且有包围感,特别适合她,坐起来稳扎稳打的感觉。
椅背上的水墨花纹感觉就像一个中国的老者,和我奶奶也特别配。
在选塑料椅子的时候,我自己也获得了启发,把厂里的一套传统产品换了设计,仅仅是改良了原来塑料盖帽的颜色,就大大提升了销量和单价,为我们带来了国际客户。
我爸爸一开始觉得难以置信,从那以后,他们才真正感觉到了设计的价值。
强大的耐心+高情商沟通
与父母一起装修的终极秘诀
两代人一起装修,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装修的两年里,中间也经历了一波三折,我一直在调整心态,不断找寻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有3个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首先,对话时要尽量用他们的语境,类似风格和美感这样的抽象字眼尽量少说。明知道父母和我们的审美一定存在代沟,沟通的时候就换一个方式去聊。
我的经验是多谈一些实际的、父母能够明白的东西。比如可以问问颜色、板材,要多少储物空间?台面要多高?吊灯能照多大面积?够不够亮,方不方便擦灰等等。
有一次我们在院子里聊天,爸妈看到树上的鸟窝感叹生命的延续,觉得这个画面很美。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爸妈对美的感知也是很敏锐的,并不比年轻人差。只有在真正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自然地表达出来。
对老人,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需要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
第二,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当时在施工的时候,我爸爸一直很不满意玄关的设计,觉得为什么要有一堵墙挡着自己,进门还得绕一下,我没有把他的不满放在心上。结果有一天,他找了个工人直接把玄关给砸了。
事情发生后,我和设计师先安抚了他的情绪,把这件事晾在一边,暂缓处理。
等到房子差不多建好了,我对爸爸说,你看现在门口都没有换鞋的地方,好像挺不方便的,要不我们砌一个玄关出来试试看,你要是觉得不好,还是可以拆掉。
玄关重新建好后,爸爸看到既可以坐着换鞋,也有柜子能储物,确实很实用,也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