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沉迷的背后:一场青春期的家庭冷战(7)
对于这种操作,在大数据普遍应用的今天,腾讯未成年人保护部门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60岁以上的玩家开启支付提醒,王兴的“小聪明”再次被系统识别。
在负责“事后”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里,李楠的爸爸与客服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沟通,并取得“胜利”,李楠充值的钱都被退了回来。
但在这场“斗智斗勇”中,谁都不算胜利者,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是再严密的防护,还是再健全的机制,这道墙,翻过去也只是时间问题。
想要缓解这场矛盾,不能仅靠外部力量。这更像是一个信号,提醒父母和孩子:“是时候好好说话了。”
身在其中的“成长守护平台”,也不应该只是工具。
美好的家
姜暖手把手教妈妈使用“成长守护平台”绑定姜雪的账号,还让刘丽娜关注名为“成长守护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希望上面的评论能够让妈妈的观念有所改变。
这是腾讯守护平台从工具演变为沟通平台的例证,李长江也得益于此,开启了缓和父子关系的第一步。
李长江在与客服的沟通中知道了那个微信公众号,并且很巧地看到了儿子发在上面的关于梦想的评论,“我要成为UZI(简自豪),拿到世界冠军,成为世界上最牛的职业电竞选手。”
看到这段文字时,李长江不禁有些感叹,他曾经也不无疯狂地想成为马拉多纳。“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崇拜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李长江笑了笑,“那时候他奶怎么叫我,我都不回家,非要跟几个朋友颠球。”
这种痴迷的感觉,邓亚萍和她的儿子都有体验,“疯狂地热爱一件事情,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
在她看来,电竞和乒乓球一样,都是体育运动,都能拿冠军,“为什么不(支持)呢?”而她这方面认知的建立,主要是因为自己已经14岁的孩子喜欢电竞。
这位拿过18个世界和奥运冠军、16岁便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妈妈,已经和她孩子在王者峡谷里成为“战友”,甚至在一次活动中遇到电竞选手PDD(刘谋)时,说自己玩游戏“不上路”,问有什么技巧能让自己短时间内在游戏上压过儿子。
有游戏研究学者表示:“我们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遇到的所有问题,实际都能在游戏中得到体现甚至找到答案。”
这是部分试图通过正视游戏来解决此类家庭矛盾的家长、企业、学者等群体的态度:对于游戏的认知意味着我们对待新生事物和新技术的态度,这是每一代家长都必须面对的命题。
“唯有平等才能正视”——姜雪处理家庭问题的准则使这样的态度更具现实意义。
“家长都管不好自己,凭什么管孩子,”邓亚萍认为,父母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他指引,当父母这个最好的榜样真正树立起来之后,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尊重的沟通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在进一步解决沉迷游戏的问题时,家庭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主体。
为了打开这道紧锁着、封闭着的门,帮助孩子理解家长,让家长听得见孩子的心声,今年,邓亚萍与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共同发起“家庭沟通计划”,呼吁家长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的动机,适时引导孩子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姜暖决定亲手打开那扇门,拉着妈妈和妹妹坐在一起,想要说清楚这么长时间以来的问题。虽然彻底打开妹妹这扇心门还需要时间,但迈出了第一步,总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李长江在看到李楠写的留言后,决定不再当着李楠的面玩手机,并计划要和他来一次促膝长谈。而李楠则打算把自己玩游戏的事情向父亲解释清楚,其实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就像李楠在评论区写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告诉爸爸,我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