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校园设施被尽数砸毁,学校陷入瘫痪;11月11日,包括港大、港中文大在内的八所高校紧急宣布停课。
他认为,国家需兴教育,方可开民智。只有培养人才,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以求强国兴邦。曾为人称道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思想被裹上厚重且肮脏的壳,昔日的香港在这一记记重锤下,从辉煌走向蒙昧。
作为维新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梁启超深谙教育强国之道。
除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教育教学,他对教学育人的重视,从其子女的成就中也可窥见一斑。
其他几人分别是诗词研究专家、军官、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
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他就以身作则,带着子女博览群书。遇到有价值的作品,或者有益身心的格言,还会要求他们熟读成诵。“无论是专门学者,还是从事其他工作,一个人必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能有所作为”。若非梁家子女自小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又怎得“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传奇呢。
娱乐圈著名学霸撒贝宁,有人羡慕他让人生开了挂,却不知道他从小到大都爱读书。
不论是文学还是历史,社科还是传记,只要拿到手,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丰富的学识给他带来了“好运”,从北大到央视,他一路被保送。书读多了,心里自然透彻,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情商极高,广受好评。
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中妙语连珠,一鸣惊人。她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至此,观众方才恍然大悟,这个天才女孩用她的业余爱好碾压了别人吃饭的本事。文理相通。我在阅读中获得的是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二者才是支撑我所有成绩的基石。这世上哪儿有什么天才,学霸都是一本一本书读出来的。武亦姝小时候也不爱背诗,一度用敷衍回馈父母望女成凤的渴盼。直到她在父母的影响下,爱上了阅读后,才渐渐拾起对诗歌、古文的兴趣。我们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孩子:爱思考、反应快、成绩好。无论是超出常人的记忆力,还是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学霸身上的“天赋”,其实都可以复制。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上海一位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学习,气到脑溢血住院。
同事的女儿依依,从上幼儿园起,就学得比别人慢,忘得比别人快。每天回家,小脑袋仿佛是被打劫过的空房间,一问三不知。10以内算数掰着手指也能错,10-2=3,因为数了一只手,忘了另一只手;
拼音一塌糊涂,桂(gui)花能拼成挂(gua)花;读英语,父母读一句,她跟读一句,一个句子纠正几十遍还是读不通;
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知道她的名字,她从来叫不上来对方的;见到老师,别的小朋友都知道问好,她呆呆地跟在爸妈身后,一言不发;
集体活动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愉快地一起玩游戏,她站在一边像个观众;
同事俩口子愁得头发都快白了,每天在教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互相推辞,只要对方能带孩子把作业写完,,恨不得给TA付钱。听说学艺术能开发孩子智力,同事给依依报了钢琴、美术,乐高等等各种兴趣班,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其他家长一谈孩子就眉飞色舞,同事一谈孩子就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干脆不管了吧,当父母的又不甘心,也不忍心;继续管吧,一辅导孩子的时候就恨铁不成钢,离中风只差两道题。
就这么熬了几年,直到有一天,同事看到这么一句话:
同事心里琢磨着,爱读书总不是坏事,就算于成绩无益,至少能教她做人。让女儿试试吧。读《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和孩子一起养成逻辑思维;读《阿泰勒的脉搏》,和孩子一起用心感受世界的脉搏;读《人生真相:奥巴马传》,和孩子一起理解生活艰辛,仍要全力以赴;
也许是书单的内容有趣,也许是讲课老师讲得生动,一向不爱学习的女儿却爱上了听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3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