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弟之间有什么坏心思呢?只不过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文|C妈
来源:CC爸妈(ID :cc-bama)
咱们号里有不少二胎妈妈,大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
C妈,CC&DD打架吗?
请把“吗”字去掉,是对一个二胎老母最大的尊重,哈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有关手足互动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统计数据发现:
2岁到4岁间的小朋友,每小时会闹矛盾6-7次;
年龄稍大的孩子会少一些,例如4到7岁的孩子,每小时闹矛盾3-4次。
朋友们,平均10分钟干一架的频率感受下?
以我家的情况来看,CC已经是个上小学的“大姑娘”了,DD虽然还不到一岁半,但也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上一秒相亲相爱,下一秒鸡飞狗跳的场景时不时地上演。
关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尽量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和总结,每每有了新的感悟。
也忍不住分享给大家,今天这几点也是有感而发。
老二会表达之前
父母要学会做翻译官
我发现手足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千变万化。
就像1岁前,我觉得俩娃简直天使,CC爱DD,爱到无法自拔,DD作为姐姐的迷弟,眼里都有星星。
但1-2岁之间,随着老二物权意识的觉醒,执拗期的到来,纷争就此拉开序幕。
一会儿抢姐姐的玩具、一会儿撕姐姐的书、一会儿破坏姐姐的作品,哎妈,简直随时随地都在惹事招非。
更糟糕的是,因为还不会表达,所以沟通也简单粗暴:
非抢即推,非打即咬。
作为姐姐的CC,可没有亲妈滤镜,人家也只是个孩子啊,所以,能忍住不还手?才怪!
这个阶段,怎么减少冲突?
父母要学会做两个孩子的翻译官。
一来,跟老大解释老二的行为并非有意,而是因为他还不懂(正确的表达方式)。
让老大有自己比DD明事理,不跟DD一般见识的感受,继而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包容:
“DD不是故意打你,他还没学会控制力度,我们拿着他的手,告诉他,轻轻的,好不好?”
“DD不是故意毁坏你的积木,他只是好奇,看你玩的开心,他也很想开心。
我们分他一些让他自己探索,他就不继续给你捣乱了!”
二来,从一开始就给老二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
“不抢不抢,我们跟姐姐说,拿拿~拿拿~”
“不打不打,姐姐没有不给你,在给你分饼干了对不对,等等~等等~”
老二说不出口的诉求,你帮他说出来,不仅能帮他尽快学会正确表达,老大也能因此理解弟弟:
原来弟弟是想要、是着急,而不是故意搞破坏,那我就可以收起我20米长的大刀了……
让孩子理解孩子很难,所以,父母要给助力;让孩子包容孩子更难,所以,父母要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