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红火蚁,全国唯一专业研究机构在华农!(2)
小小的蚂蚁,为何如此“劳师动众”?
红火蚁,拉丁名意为“无敌的蚂蚁”,原产于南美洲,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由于其繁殖力大、竞争力强、传播途径多,往往对入侵地区的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红火蚁通过搬运种子,降低作物出苗率,或者直接取食作物的果实、幼芽等,造成作物的减产;通过放牧蚜虫、蚧类等分泌蜜露害虫,传播植物病害。它还是‘生态杀手’,通过捕食、干扰、资源掠夺等竞争方式成为本地主要或者单一优势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陆永跃解释道。
蚁群漂筏 红火蚁应对洪水的绝招
红火蚁的分布范围广,在我国南方,除了森林等植物高覆盖度的区域外都可发生入侵,且以人为干扰后的区域更为合适。
在田间、公共绿地或城市道路见到它可不是什么好事。红火蚁不但能在基础设施内筑巢,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还会用上颚攻击,腹末螯针连续蜇刺人和动物,并释放出毒液,这种毒液包括水溶性蛋白、蚁酸、生物碱等,使人在被蜇刺后产生灼伤般的疼痛感,随后出现水泡并化脓,严重者会过敏甚至休克,造成死亡。
陆永跃教授开展野外调研
当前,监测调查和防治是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的重要途径。监测方法包括巡视调查、诱集调查、定界调查、云采集。而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发生程度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模式也已集成,登记用于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效成分有8种,农药制剂达40多种。
“九部门开展联合防控的诱因主要其实有两个,一是我国去年10月底颁布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现已列归政府职责;二是由于这两年防控力度可能不足,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全国红火蚁呈现局部暴发危害态势。”陆永跃提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抓好外来物种防控工作的指示,施行《生物安全法》,回应社会对红火蚁的热切关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三到五年时间来落实红火蚁联合防控,并且以此为抓手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
冲在前线:华农团队提供技术支撑
联合防控推动了全国各部门联合防控机制的确立,确定了属地管理和条块管理的推行,,也更加重视高效技术及产品在指导防控中的使用。
广东省率先提出建立全省性的科技支撑专家体系,成立了全省红火蚁防控科技指导专家组,陆永跃任组长。除此之外,各地市建立基层专家组,就地指导、规范红火蚁的防控、监测工作,评估防控效果,评价药剂使用。
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及多个省区代表讲解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
“有了科技支撑体系,有关技术的示范应用、宣传推广应该会容易一些。”陆永跃说道。近期,省农业农村厅和专家组还在紧张推进全国主要红火蚁药剂的系统评估工作,所获得的科学结果将为红火蚁药剂的使用提供依据,并借助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
在从全国到地方各部门积极响应红火蚁疫情监测与防控专项工作同时,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也加大了技术支撑力度。
王磊博士进行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