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您好!
我是2017届毕业生王嘉伟,班主任是齐国元老师和蒋梅芳老师。
回想起中学时代,一切都停留在高三高考的那一天。高考那天,穿过由送考老师们身着的红色T恤围成的红色海洋,我走进了高考考场,也走过了我的中学时代。
顺着回忆的慢镜头,我一遍遍回忆着红色海洋中那一个个教导过我的身影:
齐国元老师、蒋梅芳老师、吴芳芳老师、金琼瑶老师、卢青青老师、沈燕老师、莫银火老师、李伟华老师、方保中老师……
每个老师性格虽不同,但对学生的关爱是真真切切。他们对学科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渐渐成为我学习时的态度。我和同学中的大多数一样,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所以,在午饭后阳光倾泻的走廊上,排队向任课老师答疑解惑,摊开被光反照的发亮的习题册,变成了我高三午休时的日常。回忆到这,我便会想起班主任齐老师的鸡汤——越努力越幸运,是真的。
高中三年的寄宿生活教会了我独立。说来惭愧,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每周五放学都会拖着一个满载一周换下的衣服的行李箱回家,周日再带着一箱母亲浆洗过的衣服回校。后来,慢慢地,我会自己洗衣服,打点好自己的生活。当然也会遇到寝室室友之间的矛盾,在学习和室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变得擅于交际起来。所以是杭四的生活带给了我的成长。
高中毕业,但很多良好的习惯如烙印般刻在我的生命中:晚上10点20分雷打不动的睡觉闹钟(由于高中三年上床铃声都会在晚上10点20分准时响起)、书架上被翻得皱皱的《道德经》和《论语新解》(是高三语文特级莫银火老师要求我们全文背诵的部分内容)、晚上9点绕着操场逆时针夜跑(高三晚自修结束后上床前的固定活动),还有记笔记的方式、写日程的习惯……
记忆中还有我蠢动着的青春。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奔赴食堂吃到炒饭是一天中的小确幸;在秋天傍晚满溢而出桂花香中,在走廊的尽头,和朋友们看着夕阳西斜,聊着生活中琐碎的烦心事;高二参加学校莺之语合唱团时,排练时合唱和声一起,在心中的和谐和温暖;高三冲刺阶段,为了防止上课睡着或走神,用着六神走珠清凉油一遍遍涂抹着太阳穴;还有后来知道是莫扎特334作品的上课铃、是巴赫1068作品的睡觉铃,杭四对学生的关怀便融在这些那些细节中了……
最后是一些给学弟学妹们的心里话,包括三个关键词:竞争、定位、珍惜。
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一往无前,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模样。生活中会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压力,中学时代的我会觉得压力之下的生活都变成了夏日热浪的窒息,然而现在我会觉得没有压力的生活我一天也过不下去。事实是,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充分竞争推动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在竞争下每一个我们都需要一往无前,做到自己认为的完美状态,并最终成就我们,让我们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模样。
正确认清自己,切忌被他人棒杀、捧杀。高中时代我们常常会被忽高忽低的排名、同学的评价影响,我们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有甚者,我们会被由于一点点成就而得到的他人的吹捧而飞上天,自满自得;或者,因为一点点小小的过错而妄自菲薄。尼采说,你要成为你之为你者。忠于自己,对自己的负责,真诚地寻求自己的人生的意义。
珍惜身边正在发生的人事物。四年前的高中生活,现在回想起来的只是稀稀拉拉的一连串:校园里的一棵树、一条路和一间褪了色的教室……王尔德说的不错,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时间。如果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曾经朝夕与共的朋友们,如今渐渐变成朋友圈默默点赞的那个,而我们只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吧。
最后,感谢母校三年的陪伴,使我成为我之为我者的这般摸样。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王嘉伟
20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