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被怀疑偷钱,跳楼身亡:这件事,比冤枉孩子更可怕(2)
老师并没有亲眼看到女孩拿钱,女孩究竟有没有偷钱尚无定论。长达半小时的时间里,三位老师是怎么询问女孩的我们也不得而知。只是,女孩承认偷钱后,曾请求老师不要告诉家长。但班主任觉得事态严重,还是给女孩妈妈打了电话。女孩是班干部,有机会进入各个老师的办公室。监控里,女孩也的确从兜里掏出了疑似钱的物品,合理怀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仅仅因为怀疑就把罪名加在女孩身上。哪怕有一丝冤枉的可能,也不应该让它发生。十几岁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内心又极度脆弱,尤其是好强又注重面子的好学生,哪怕没偷钱,被老师们怀疑并“三堂会审”,对她来说也是莫大的屈辱,,不一定能承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被冤枉的经历,深深地知道那种委屈和痛苦。有网友说,初一时他被同学诬陷拿了学校一只乒乓球拍,校长逼着他交出来,不交出来就赔钱,否则开除。无论他怎么解释,他们都不相信。最后他妥协了,赔了6块钱。虽然只有6块钱,他却始终不能释怀。它历历在目,成了他内心永远的伤疤。为什么被冤枉尤其让人难以忍受?因为它让我们承担不该承担的罪责,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感觉自己的人品、自己整个人都被否定了。对待孩子,“疑罪从无”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一次犯错决定不了一个人,但冤枉可能毁掉一个人。宁可放过,也别错杀。好的教育者,会想方设法守护孩子的清白,而不是相反。朋友是老师,有一次班级活动,她带着孩子们去市内一个景点参观。路过一家纪念品店,有几个孩子进去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店主突然拦住一个女生,问她有没有拿什么东西。朋友立马站出来,说:“我的学生从来不拿别人东西。没有证据不要随便怀疑一个孩子,会伤她的自尊心。”店主讪讪的,说:“我就随便问问,没说她拿了。”朋友不肯罢休,直到店主跟女生道歉才离开。她说,不道歉,怀疑就还在。对大人来说可能无足轻重,对孩子来说,却是压在她心里的一座大山。监控视频不能证明女孩拿了老师的钱,但也不能证明没拿。只是即便真的拿了,老师的处理方式也十分欠妥。如果不是三位老师齐齐出现为女孩施压,如果只是一位老师私下里温柔地与女孩沟通,并保证“保守秘密”,事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同时被三位老师审问,告知家长,对女孩来说,就是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在大人看来,这只是一个错误,教育教育,改了就好了。但对孩子来说,她的自尊、她的“名誉”全毁了,再也没有脸面见人了。一次犯错不会毁了一个孩子,但犯错后大人的态度可能让孩子陷入深深的绝望。无论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请记得守护他的尊严。让“坏孩子”蒙羞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足够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才能。除了老师,家长或许也需要反思。在那个“遗言”小本子里,女孩还写着一句话:有点早熟,也很心酸。一个12岁的女孩,为什么不能信任她的父母,不相信他们可以保护她、支持她、接纳她?是不是觉得他们会跟老师一样冤枉她?还是只允许她做完美小孩,犯了错会更凶狠地收拾她?当孩子犯错,教训、惩罚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注意方式,很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网友@句号说,她小时候偷过学校小卖部的零食,被发现后叫来了妈妈。结果妈妈当着老师和围观同学的面,狠狠地骂她,说她丢人。她一直跟自己孩子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跟爸爸妈妈说。做对了表扬,做错了他们跟他一起改正,爸爸妈妈永远是他的后盾。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在一次次试错中,通过自我感受和大人反馈来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从而不断调整、成长。作为家长,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面对错误。要将它变成自我超越的契机,而不是把孩子钉在耻辱柱上。之前有次开家长会,老师说团子在课间活动时跟同学起了肢体冲突。回家路上团子闷闷的,问我他是不是让我很没面子。我跟他说不会,是人都会犯错,妈妈也一样。关键是要改正,不可以同一个错误犯两次。我也告诉他,他做错事我当然会生气,但不影响我爱他。我希望他上进,但不要求他处处完美。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多跟孩子交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包容。让他相信,家是依靠,是港湾,不是某个需要他应付的场合,不是让他孤立无援的孤岛。如果,当孩子犯错,每一位父母都能这样做,很多孩子都会成长为不同的样子吧。素材及图片来源:@头条新闻、日剧《小偷家族》、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8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