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PISA全球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指数调查,中国的分值低于平均分。
可悲的现实是,即便是这样,仍有太多的家庭成为内卷的陪跑者,到头来既没有收获理想成绩,还在日益扭曲的竞争环境中让孩子丧失了健康的心态,这种两头算盘的落空和信心的沦丧,在不能容错的大环境成为孩子未来最大的绊脚石。而相对于两头落空的悲剧陪跑者,在内卷中被成功掐尖的,这些空前的胜利者,他们又过得好不好?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一到高中,成绩就断崖式下滑,尽管后期很努力,在高考也很难达到中考的高度。并且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这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掐尖过程需要大量刷题和机械性训练,但是到了高中的高阶知识,试题灵活,没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步骤能力,沿用老办法,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者,“后劲”多萌发于“自鸡”和内驱,而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成才路径,恰恰最先牺牲的就是孩子的主动和兴趣,教育是填满期待欲望的一桶水,还是点燃好奇心的一把火,值得深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9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