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之旅 打开古城苏州新方式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美国作家刘易斯·布兹比则在《书店的灯光》中说,“一个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在其中。”苏州这座自古都带着书香气息的古城,书店与图书馆也在近年来“江南文化”的打造过程中日益完善。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深入,书香之旅,也成了打开苏州这座古城的全新方式。
来到苏州第二图书馆的苏州文学馆,亭台、长廊、桥榭等元素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处微缩版的苏州园林。沿着长廊一路走来,两边以历史脉络为主,展示了历代文学名家留下的关于苏州的诗词。再往深处走,是一个黑科技“彩蛋”——信息瀑布,在这里,游客可以找到更多与苏州有关联的作家及其作品,并通过扫码或者其他形式查看介绍、阅读电子书。这图书馆的一隅,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苏州文学的第二课堂。
离开苏州第二图书馆,来到最受游客青睐的平江路附近,也有这样一座小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昭庆寺分馆。该馆相关负责人施政颇为得意地说:“目前图书馆藏书近1.5万余册,别看数量不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与苏州息息相关的,这是一座关于苏州的图书馆。”
不止于图书馆,近年来,凤凰书城、钟书阁、西西弗书店等品牌实体书店纷纷布局苏州,而展现苏州气质也逐步成为这些书店的一大亮点。苏州钟书阁书店店长李小凡表示,钟书阁落地苏州后,通过四年的不断调整,在书店设计、图书选品等方面向苏州这座城市的气质倾斜,逐步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与品牌书店相映生辉的是遍布苏州大街小巷的特色书店,例如坐落在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的过云楼的弘文书店;书店内最显眼位置展示着书店主人自己撰写的口袋书《苏州日历》的苏派书房;店内布置沿用苏州昆曲博物馆风格,始终坚持经营昆曲、评弹以及与苏州文化相关的三类书籍的百花书局……这些小众书店皆是苏州文化的展示平台。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接晔认为,一定程度上,图书馆和书店已然成为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展示苏州文化的同时,一部分图书馆、书店也慢慢变成了游客热衷的打卡点。
五一假期,笔者在苏州钟书阁遇到了来自浙江的吴凡。她表示,去年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座书店时就被吸引了,感觉非常有个性,值得打卡。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钱星宇也表示,现在很多游客来苏州,都会向他咨询钟书阁、诚品书店等是否值得前往游玩,“加上位于苏州中心的区位优势,苏州工业园区的多家书店也都非常受游客欢迎。”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老街的书香小院近两年也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火了起来。太平街道文旅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徐隽仪介绍,通过一年举办近50场活动,以及依托苏州阳澄湖文化数字产业园展示销售文创产品等方式,书香小院已经体现出吸引游客到当地旅游的作用。
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旅游功能也被进一步挖掘。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党政办副主任甄雨杨表示,近年来,依托园区北部市民中心建设,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与钟书阁书店合作,以“文旅+图书馆+书店+景点”的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融书籍阅览、亲子互动、文创周边、24小时智能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生活空间,充分发挥吸流、导流、集流的作用,打造兼具公共文化服务和商文旅一体化的融合创新业态,扩展了园区北部的公共活动空间。
无论功能如何变迁,回归阅读终究是图书馆以及实体书店不变的本质,在苏州亦是如此。接晔表示,所谓“网红打卡点”,带来的引流效应确实不可忽视,但是就书店长期发展而言,深耕内容和服务是更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这些场所的生命力。
李小凡说,“网红”属性重新开启了许多人回归阅读空间的冲动,但面对打卡与阅读二者之间的冲突,不论是书店,还是读者,都需要有所改变。占地面积较大的钟书阁开辟了很多较为私密的阅读空间,同时,工作人员也会及时制止影响他人阅读体验的行为,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
苏州图书馆工作人员汪旖桐介绍,苏州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构建覆盖全市的总分馆体系,目前已拥有1个总馆、96个分馆、2辆流动图书车、2个24小时图书馆、3个轨道交通分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123个。2020年,苏州图书馆全馆举办各类读者活动2056场,总计服务线下读者963.93万人次,服务线上读者4503.09万人次。
而在一些更不起眼的角落,苏州的书店也在默默付出,位于繁华的双塔集市外的1/9书店就是其中之一,这座24小时迷你书屋,成为许多游客打卡的网红点,也是不少孩子在家人购物时等待的地方。苏州市民何晓慧说,类似于这样的小书屋,让短暂的停歇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都在这样的场所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