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薛法根:让孩子成为孩子,作文教学的九条策略(11)
08
大凡人都有惰性,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往往会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钟似乎永远都做不完。学生作文,不严格训练,也容易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我们在作文课上,讲的时间多,学生独立写作的时间少。加上有的学生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到了下笔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冥思苦想,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犹如挤牙膏一样。这样作文又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呢?写作心理学表明,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集中全部心智,迸发出最大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写作状态。而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将学生调整到最佳的作文状态。在准备阶段,我和学生在轻松、诙谐的对话情景中,或欣赏、评论老师念的范文,或讨论写好这次作文的要领、诀窍,或交流各自的素材、题目……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发现、肯定学生新颖的想法、巧妙的构思,通过恰当的点评,进一步提炼作文的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而到了动笔写作的时候,我往往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一开始,学生磨磨蹭蹭,我就用对比激励法:“快的同学已经写了三行,慢的同学刚写了个题目!”学生马上动笔作文;写到中途,有些学生又开始发呆,我就及时作提示:“写不出的字,写不好的过渡,你就跳过去,写自己心里想写的话!”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作具体的辅导,有时甚至可以为学生作点睛之笔;临近结束,要提示那些已经写好的同学,及时默读修改,提示尚未完成的学生抓紧写作。学生经历这样的限时作文,常常会惊讶自己居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么长的作文来!紧张的作文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获得一种“高峰体验”。而作文的内在动力,就源自学生这种积极的写作体验。限时作文,不但让学生习得一种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获得一种作文的内在动力。准备越充分,动笔时就更顺畅。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作文素材,我学期初就向学生公布这学期的作文题,并作详细的材料准备提示。学生可以提前写自己喜欢的作文题,可以就难写的作文题请教别人。如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就被激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心里装着作文题,就养成了随时观察、随时发现、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有些本以为难写或者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作文题,会因特别的事件、特殊的经历得以迎刃而解。解除了一课写一文的束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无限的热情。课外的丰富,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学生在作文课上自然就能下笔成文,不再苦涩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0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