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薛法根:让孩子成为孩子,作文教学的九条策略(4)
03
一次,我给学生上《爱之链》。读着读着,一位学生冷不丁地提了个问题:“如果乔伊以前从没有人帮助过他,那么,当他看到那位老妇人的时候,还会主动地帮助她修车,而且还不要她的报酬吗?”的确,文中的乔伊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学生的假设和疑问不无道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其缘由,这种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极为可贵的。但问题是,这是一篇小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是作家刻意安排的,其一环接着一环的爱的传递故事,以及意外的结局,都是小说精巧构思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巧而又巧的事情。一旦你把小说当作真人真事来阅读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无数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足以让你堵得发慌,无法进入真正的文学阅读与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你明明知道是假的,是作家创作的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但你仍然会信以为真,感动得无法自拔、潸然泪下。好作品假得往往比真的还要真,这才称之为“艺术”。虚与实,一直是文学创作中的两极之美,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在低年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故事、人物当作“珍宝”,那是学生可贵的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在高年级,我们把学生虚构的事件、虚拟的场景当作“假花”,认为那是学生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行为,斥之为“说假话、空话、套话、大话”。因为学生拙劣的虚构、幼稚的想象,一眼就可以看穿,于是,假的就是假的,假得没有到真的那样的境地。不可否认,学作文,学做人,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品质。但同样不可否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能力,缺乏想象与联想,就事记事,就人写人,是很难“入门”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笔如实地写下来。同样的真实事件,由于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偏差,观点的相左,所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不乏个人的见解,甚至掺入了个人的想象与虚构。但是,只要不违背学生自己的意愿,是发自他内心真实的声音,同样是珍贵的。虚构事实,是人品问题;而虚构故事,则是创作问题。在我们倡导写真实生活的同时,我们且不可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思想力。我们不能将作文的写虚与做人的真实混为一谈。因为,作文就是作文,虚实相生,才有两极之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0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