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春天这样来临
立春刚过,万象更新。
新时期的教育,迎着“双减”而来的春天,也在悄悄萌发、拔节。
发轫于2021年盛夏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运行半年后,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改变着教育的格局,也改变着中国未来人才的面貌。
教育奠基中国。曾有那么几次“春天”,就如当下的“双减”那般,串起了新中国的教育史,也因此让中国的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1
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5亿中国人里有多少人是文盲?80%!
文盲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如果工作者连机器说明书都看不懂、无法操作,怎么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如果没有成规模的基础教育,又怎么能诞生出高精尖的科技人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的问题。
所以1949年10月新中国甫一成立,12月,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大量举办业余补习教育,开展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的方针,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扫盲运动。
我们现在可以从当年留下来的影像上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与上小学的孩子一起识字学拼音,比赛看谁认的字多学得快;1952年全军运动会赛跑现场,起跑不用发令枪,运动员在纸板上写字,谁先写出规定的几个字,谁就可以起跑;还有工农群众白天工作,晚上则去夜校学习……
那些文化普及方式,堪称世界奇观,但也是最卓有成效的,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普及。2011年,中国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6年上升为2018年的10.6年。
教育的春天,就这样普照了这个千百年来视读书人为“文曲星”、偏僻的乡村都刻有“敬惜字纸”牌匾的大国。
2
扫除文盲,仅仅是中国教育走出的最基本的一步。
时间的年轮来到1978年的那个春天,那个春天被称作“科学的春天”。
那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发言,他热情洋溢地说: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而在科学的春天之前,教育又一次先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