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要向知青这代人致敬(2)
历史没有设想,但是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把现在的十五、六岁青年去对比那时的知青,他们的心智又何以承受起历史的挑战?现在的"80后",他们心中的父辈们是;神秘、遥远,精神力量强大。历史终止了知青中很多人由璞玉琢成美器的进程,我们无言地承担。知青的特殊经历,后辈无法模仿。知青那种渗入骨髓的特殊气质,一股倔强,一种潇洒。今天,我们仍活得那么认真,宽容大度地领受岁月的馈赠,无论丰厚还是菲薄,深情咀嚼着曾经的幸福与磨难,像一座座无字碑,用生命默默刻写着曾经的青春和风雨。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在50多年后的今天,在祖国大地、在海外,知青的名字依然灿若星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倾诉、互相帮扶、求同存异、共度余生。不让一代赤子流尽血汗再流泪!祖国啊!请务必善待知青!
我还是向自己致敬,因为我是千千万万知青中的一员。我们的胸怀是在历史拐点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眼光,我们的前半生全身心投入到世纪宏伟的目标里,这都是博弈在共和国历史中有幸参与结缘的原因。 知青精神作为不朽的宏篇巨制,已经载入了共和国的历史典籍,其深邃博大的精神内涵,也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知青现像在当今依然有许多的批判者,由于他们在经历了颇为传奇的残酷事件,因此,他们有理由来评说。这是意料之中的。特别是那些80好、90后他们经常用三种视角看待我们:仰视时,我们是父母;平视时,我们是朋友;俯视时,我们是傻子。 但无论如何,自从知青运动落幕之时,青春致力于教导和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和意义以及这个群体还是必须享有很高的尊重和爱戴。
我们现在都是满头银发的退休知青,依然不缺乏智慧,直到暮年都仍然充满了斗志、与时俱进、始终活跃在共和国各项基础事业里从而更加被人们钦佩。我们在唯一最辉煌的生命时期完成了几项历史性的成就。在上山下乡、回城与下岗改革正常化的进程中,牺牲自己的一切,完成了祖国现代化开启的转变。值得庆幸的是,许多知青现在都以达成共识,明确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知青仍然需要认清自己的宿命,比我们付出更多是;抗美援朝的百万志愿军、那些千万出生不好子女所遭受的苦难,那几十万中自卫反击战的军人,还有几千万撑起城市基础建设干着苦、累、脏活的农民工。就此而言,知青的确没有什么好舔吵的了。
当心绪走过萌动的青春,穿过缭乱的风尘,徒步于街头巷尾时,不论是你双足与青石板街道的共舞,还是手与老城墙的亲切问候,这里都洋溢着流年的气息。往事已经凝固,知青泯灭了最后一眼,然后温柔注视着知青的背影渐行渐远的,这都是经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界也望穿了明月,带着征尘,带着荣耀,带着豪迈,抖落岁月的尘埃,看一场人生雪月。写到此时,我想起一首诗:
你守卫在我梦里
不让黑夜留下一点痕迹
你的心比呼吸还细腻
以春雪的气息出席我的回忆
你守卫在我心底
直到天意要将我们分离
你的笑脸比思念还清晰
比流水还彻底包围我的天地。
2010.3草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