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春药,也许比高晓松的诗与远方更接近未来
戳蓝字关注我们哦!
文丨韩松落
1
我们全家人,都是《奇葩说》和《奇葩大会》的忠实观众,我们看过《奇葩说》前三季的全部,和《奇葩大会》的一部分。即将开始的第四季,因为高晓松宣布退出,何炅加盟成为议长,导师变成了马东、蔡康永、罗振宇和张泉灵这样一个组合,我依然十分期待。
这几位导师,都是青年文化的操盘手,越是年岁增长,越显出他们在青年文化领域的发现、整理、掌控能力。比如张泉灵,曾是央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主持人,参与过很多重大会议和活动的报道,例如“两会”、“香港回归十周年”、“神舟九号”,在群众心目中,是宝相庄严的国家喉舌。
但她却通过微博,呈现出她青春气勃发、与时代积极共振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才是她真正的底色。她也从此转身,从央视辞职、进入创投界,这和她的底色一脉相承。青年人热爱的,就是这种能够尊重自己底色的人。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罗振宇的出现。关注这个节目的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罗振宇是来代替高晓松的,并且迅速发起了“高晓松和罗振宇到底谁更牛X”的大讨论,更有意思的看法是,走了一个,来了两个,是因为承重墙倒了,所以要多几根柱子。
罗振宇出现在这个节目里,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在我看来,所谓奇葩,并不是以活出自我为第一准则的人,他们是活在未来的人。LGBT身份,戏剧化的言行,非日常的衣服道具,都是表面现象,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怎么看待现在,又怎么看待未来,大多数人都是活在寸光里的,有一寸光,照一寸亮,有一仓粮,就筹划一段光阴。
“奇葩”们却是摸着黑摸着石头奔着未来去的,对自己,他们以未来的标准为第一要务,以未来的自己对当下自己的判定,为第一准则;对别人,他们用恣意的个性,出挑的言行举止,爆拉人们认知的涨停板,并且提出各种虚设的盈利目标,这种盈利目标,一定要在获得普遍理解之后,才算真正套现。这普遍理解,只能在未来出现。
而罗振宇是“活在未来”这个领域里,走在最前列的几个人之一。他对互联网、知识经济,以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都超过同时代的人,而且,他不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还身体力行,用“罗辑思维”、“得到”APP在商业上的成功,在改变人们对“知识”和“获取知识”“获得链接”的理解,被改变的人,也身体力行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改变——付费,用真金实银的钱,向一种新生活投票。
2
人们免不了要拿高晓松和罗振宇进行比较,在同一个节目里出现,同样是知识传播者,而且,同样是胖子。
“知乎”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比较贴,但贯彻在这些比较里的,依然是那种思维,东风必须压倒西风,林黛玉必须打到薛宝钗,一物必须降一物,一物必须制一物,似乎万事万物都是捉着对子落地的,相互制约,相互抗衡,相互消解,以达到微妙的平衡,使任何一件人和事不至太过奇突、太过跋扈、太过风光。
但也有一种可能,高晓松和罗振宇是不一样的,是两种性格、两种思维、两种未来。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美感,都有自己的效用,完全可以平行存在。
如果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比较,也不难得出这个结果。从出身和性格看,高晓松出自名门,上溯三代都是知识贵族,他的出现,完全顺应着人们对贵族的认定,白衣飘飘的人,上一代也是白衣飘飘的人,所以他更倜傥,更随心所欲,对目标并不那么执着。跟高晓松比起来,罗振宇更像是来自普通人,更务实,更执着,更愿意否定自己。
但人们眼中,两个人最大的差别,其实出现在创作实践上,在人们看来,高晓松是有创造实践的,他的歌,他的电影,他的脱口秀节目,都是这种实践的结果,是显性的,直接的,明晃晃的,这些结果,证明了他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为他的知识体系做了担保。而罗振宇似乎缺少这种实践的担保,会有人对他持怀疑的态度,认为那都是团队作业的结晶,人们不愿意承认,商业能力,也是一种巨大的创作实践,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的作品。
尤其厉害的有两点,第一,他总结了人们焦虑的由来,把这种焦虑进行整理,转化为燃料。高速轮转的社会里,人们有巨大的焦虑,却不知这种焦虑从何而来,他把这种焦虑,总结为迭代的焦虑,隔膜带来的焦虑。找到了由来,他就把这些焦虑变成了燃料。
第二,他用欲望,重新驱动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多少年来,人们始终把精神存在和物质存在截然两分,把知识和欲望脱离来看,甚至把知识和欲望当做相悖、相对的两件事。而罗振宇做的最牛的一件事,其实是用把知识和欲望合二为一,把知识真正变成商品,而且是有可能获得巨额收入的商品,让有知识储备的人,能够获得巨量的金钱,这才能为旁人做好示范作用。
这个时代的一切行动,一切潮流,其实都是由金钱驱动的:看,他这么做获得了金钱。“这么做”可以替换成任何事,哪怕是获取知识这样艰涩的事,在金钱的照耀下,也会变成时尚和娱乐。金钱是永恒的春药,也是最强大的驱动。
但这种驱动能否长久呢?能否成为持续的推动力呢?其实,很多事物,只要最初的那个推力就够了,就像火箭升天之前的轻轻一推,这之后,它会自己给自己寻找解释,自己成为自己的推力。而最有效的最初助推燃料,是欲望。
3
回到《奇葩说》。
在第三季《奇葩说》的节目里,罗振宇已经以“男神”身份出现过两次了,分别是在“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以及“该不该鼓励痛苦的绝症病人撑下去”这两期节目中。在“人工智能”那期节目里,他做了这么一段总结:
“所有发言提供的氛围,人工智能是比人差的东西,但是在这个上面,我可能提出一点点不同意,人工智能是远比人牛逼的东西,很多人都以为,人工智能是人之外的东西,其实不对,人在人工智能之中。……对于我来说,爱上一个女人,女性就是要比男性高很多维度的一个生物,爱上女性本身,就是爱上人工智能,所以,如果我爱上了人工智能,它也爱我的话,我会觉得是沐浴在无比的恩宠之中。”
他的发言,有那种思维速度超过语言速度的人的典型特征,就是说到A的时候,已经想到了E,这就导致他会把准备说的词句提前说出来,或者,用B论据论证A论点的时候,却给了B太大的篇幅,但奇怪的是,他的表达,所有人都能明白。
他还有一种奇怪的能力,就是破坏别人的自信,搅乱别人的心神,让别人的大陆出现裂缝,高塔的塔基摇摇欲坠。这是他传播力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对于《奇葩说》这样一个已经有了套路,老选手长期霸屏的节目来说,这种能力也非常重要。
鉴于节目结构,男神的戏份是不太多的,除了总结陈词,没有太大的表现空间,所以,我更期待他以导师身份出现在接下来的节目里。
4
罗振宇的重要性,不只在于他提供的思维成果,还在于他提供的一种属于未来的美感。
那种风风火火的、争分夺秒的节奏,那种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把自己的法相投射到所有地方的野心,那种让自己变得无比硕大,甚至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托盘的努力,都是属于未来的,有一种宏大的美感。
这种美感的结晶之一,就是2016跨2017那场名为《时间的朋友》的演讲,长达四个多小时,收入4500万,现场灿若星河。
这一幕甚至刻意出现在科幻片里,高楼林立的城市,灯光和车辆来来往往,所有的大屏幕上,都闪烁着他的面孔,和他标志性的笑容。
这都在提示着我们,现在就是未来。
源自丨韩松落见好(hansongluo85)
原于我心,为你而创
纸页之外给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