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如何把博物馆变成剧场,让观众一眼千年? | 文化观察(2)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立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是美国首个以美国黑人历史为主题的国家博物馆,2016年揭幕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还发表了开馆演说。该博物馆常会有黑人艺术家用现场表演的方式,对黑人的历史、文化、艺术进行演绎,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鲜活的黑人文化。
美国国立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剧场”在中国的博物馆虽然存在却不多见,且多见于戏曲、表演类的主题博物馆中。如位于苏州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每周都会有昆曲表演,让参观者能对这一曲艺形式了解得更加深入立体。
至于为什么“博物馆剧场”的形式并未能在我国普及,这需考量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博物馆剧场”需做到文博资源和戏剧资源的均衡,这种均衡既包括地域的分布均衡,也包括项目内部的分配均衡。另外则是出于场馆区域受限及参展安全考虑,大部分博物馆依然采用语音导览的方式取代“博物馆剧场”的方式。
电视和网络媒体快捷有效的传播力,无疑为传播效率较低的“博物馆剧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节目所提供的优渥的表演资源,也是一般博物馆所承担不起的。
《国家宝藏》所承载的意义,也与国民的历史公共教育有关,这是这档节目和“博物馆剧场”这一形式高度契合的地方。节目想要传达的,不只是有关某件文物背后的相关历史,更是这件文物所折射的价值观,比如从守护《千里江山图》衍生出守护绿水青山、从守护石鼓升华至守护中华文脉。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意义效果最大化。
很多观众在看完了不同博物馆
选送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后,
还会在评论区弹幕区安利自己家乡的宝贝。
在了解到这些宝物背后的历史渊源后,
黄渤的一句
“我就想回个家,怎么就这么难?”
可以说是超戳泪点的。
节目中受邀的演员,则是拉近观众与所展示文物距离的中介。这些受邀的表演者,都具备这些特点:知名度较高、公众形象较好、有过表演经验并且演技受到认可。良好的知名度与公众形象能够使节目受到更高的关注度,而表演上的经验和训练,则是他们在进行“博物馆剧场”实践中必要的业务素质。演员在节目中所表演的戏剧片段,也需要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们进行史料上的核实,并且由专业电视编导进行剧本的编写。
最新一期是黄磊、那英、易烊千玺演绎上海博物馆文物
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大克鼎。
此外,因为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意义和剧场的娱乐功能有所区别,“博物馆剧场”的评判标准也与常规剧场不太一样,前者注重过程,而后者注重成品的演出质量。
放在《国家宝藏》的语境里,受邀嘉宾的表演并不见得要赢得“梁家辉演司马光演得真像”、“撒贝宁的演技真好”的评价才叫成功,为了让节目的形式更加具有娱乐性,节目常会出现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比如让段奕宏在节目中用拟人的方式扮演一把剑、让撒贝宁和小伙伴们玩起了抢答和竞猜,说明节目的所要传达的信息,并非演员所扮演的这些角色,而是他们所代言的文物背后所要传递的信息。
而节目播出完之后,当人们提到石鼓和越王勾践剑时,能够迅速地反应到“就是《国家宝藏》里梁家辉/段奕宏代言的那件文物”,那么这场文化公共教育,就算是圆满完成使命了。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