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伴我们的神话故事,如此跃动于指尖 | 艺术展(2)
“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刘海粟美术馆馆长、该展总策展人朱刚用十个字概括这个展览。展览分为“混沌”、“神游”和“创世”三个篇章,共计三十余组作品,涵盖了绘画、影像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年轻艺术家的集体亮相与创世神话主题的网络化,无疑是一次美术馆发展史上的创举。无论是借神话形象让远古与当下深度对话,还是采用轻松明快的动画语言来创作,该展的纵深感与多元性令观展者印象深刻。
在以“混沌”为主题的第一篇章里,五位青年艺术家从创世神话中提炼出“水”、“光”、“电”、“木”、“声”五个意象来构成五个故事单元,朱雁羽以“水”寓意万物,结合磁流体元素来展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宏大生命韵律;余家璐和杨溢则利用实时灯光及影像交互技术,试图还原伏羲画卦的过程,从而给予人一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神话精卫填海在刘科灵看来具有“生存还是毁灭”的生命拷问,他利用影像交互出的“电”演绎精卫与大海抗争并与之重生的故事;《淮南子》中曾言“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是一种令天地震动令万物澄明的文字力量,岳光和沈钰以此为灵感,借助庞大的装置体量,以宇宙星宿、山川鸟兽为基本元素,通过数字图像再现宇宙万物和人类原始文明的浪漫。在展现创世神话方面,几位青年艺术家都注意到了存在于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二元思辨价值,光明与昏暗、有形与无形、蒙昧与启蒙、巨像与微物,这些比对通过多媒体技术给了观者最直接和丰富的视觉体验。
大禹治水 / 周阳 / 2017 / AR互动作品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山海经》作为中华创世纪神话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本体,在艺术家看来更是一场古人神游世间的悠然之旅,在展览第二个篇章“神游”中,艺术家们以多种人与自然互相观照的形象来回应《山海经》,如冯健男《神鱼驮屈原》、吴俊勇《捕鲸图》、谭彬《颛顼的噩梦》等作品不仅讲述古人以神话为生活自然,也在唤醒当代人记忆中遥远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