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4)
拜年,心怀感恩是最温暖的仪式感
过新年,穿新衣。
春节期间礼节繁杂而严苛,新年不许说粗话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孩提时代的我们对于这一切懵懵懂懂,最开心的便是有新衣服可穿。
漂漂亮亮的新衣在头一天晚上叠好放在床头,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穿着到处招摇,有时候还会一个人对着镜子可劲儿地傻笑。
当然,由于长辈的重视,即使再顽皮的淘气包也会严格地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因为父母说了只有乖乖听话的孩子才会有红包。
其实,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礼仪,还是长辈对孩子郑重其事的教诲,都满含着中国人感恩的情怀: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激。
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知恩图报的美德。
而拜年,便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回馈感恩最好的仪式。
直到现在回乡拜年的时候,母亲还和我唠叨着:
当年你上大学,你大舅帮衬了不少,你过年的时候多给他买瓶好酒;
你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多陪他们说说话,老人家有些忌口的东西不要随便买;
隔壁家的张大娘,当年家里困难的时候,没少帮助过我们家,你回来的时候也去给她拜个年……
如此种种,那些人与人之间,在大都市里只靠手机电脑联系,变得有些冷冰冰的情感,一到春节,便融化成了令人感动的脉脉温情。
也因为这样,中国人才会对春节如此亲近,因为有它在即使相隔再远、许久不见,只要面对面轻轻道一声:“新年好!”彼此间的情感便会在瞬间交融。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拜年,这也许是春节里最温暖的仪式感了。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样一句旁白:
“春节,或许终有一天,会淡化为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符号,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
而这一天仿佛已经到来,年轻人不愿意回乡,小孩们抱着手机游戏,只剩下一群老头老太们望着儿孙的背影,若有所失地笑。
作家三皮皮曾在《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的》一文中写道: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
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不同;
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
没有小孩会熬一整夜守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
我不再是需要磕头的年纪,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在这个疾速发展风云变幻的时代,短短几十年,我们已丢失了太多的传统文明。
那些优秀的,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而不是淡忘。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不再把“春节”当成过年,这个中国人最高的全民仪式,也就彻底消失了。
别让春节在我们手中丢掉,成为一个长假而已。传承有年味的文化,不是什么封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
-背景音乐-
《新春乐》《温柔围绕》《新年好》
-作者-
洞见Neo,洞见旗下新媒体编辑。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夏萌,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微信公众账号: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个人微信号:xiamengstudy。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把十点读书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吧!
一起读书,分享幸福和快乐~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李源【人物传记课】
喜欢点个赞,狗年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