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从这件事开始成为更好的自己(3)
你走进自由之丘的杂货铺、被称为全球最美书屋的茑屋书店、古着店、美术馆,你去到ACG动漫迷的9站台秋叶原,期待扭蛋中的小惊喜,你决定逛累了就去虎屋买一块羊羹,配一杯抹茶,你和朋友到居酒屋小酌,微醺在夜色中。
在旅居岛国的几年中,@早啊晨之美 和@郭二姑娘 跟着本地人信步于日本的四时周末,体验岛国的民情风俗与花朝月夕。用细腻的文字和精美的照片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是如同本地人一般惬意生活的日常。
打开书,我们许诺你一个不一样的大人的周末。
推荐人:中信小满图书编辑@那珊珊
当下社会,“穷忙”“焦虑”是很多人日常的关键词。我们都想获得好的生活,但又常常觉得身不由己。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责任都令人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既无需脱离现在的轨迹,又能重新找到自己。
我们都知道,北欧是全球幸福指数排名前列的地区,除了经济高度发达,其实更重要的是北欧人普遍具有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他们会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会毫无愧疚地捍卫个人时间;他们非常享受为家庭的付出,同时也关心公共事务与大众福祉……
在瑞典,有一个专门的词用来形容这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文化,叫作“LAGOM”,它在别的语言中都没有非常确切的对应词,我们中文里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恰如其分”:既非不够,也不过火,保持平衡、身心健康、以诚待人、有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LAGOM文化的一部分。
在2017年,LAGOM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热潮,《恰如其分》这本书,首次将LAGOM的概念引入中国,带给中文世界这种对抗浮躁环境的力量,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衡感。
《恰如其分》讲述了瑞典人是如何将LAGOM融入到工作、家庭、着装、饮食、社交、设计风格等方方面面,实现“不多不少,刚刚好”的艺术。
通过践行书中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让生活从容、快乐,摆脱浮躁、焦虑与失落的侵扰。无需奔赴远方,即可享受每一天的日常。
推荐人:中信红披风图书编辑 @平玉梅
松浦弥太郎,你应该很难再想到如他这般说话温润、气质儒雅的日本作家了,最主要的,他的作品总有一些对生活不着痕迹的认真。
他会在旅途中专注早餐店的选择,会因为对乘坐飞机产生恐惧把自己想象成飞行员,会让你明白快乐即自由,还会让你不疾不徐,享受刚刚好的时间……
他有对生活许诺“今天也要认真地过”的习惯。
于是他在自己50岁的时候写下了这些被他视作非常非常好的事,并以一种给你写信的方式,让你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同样美好的观想。
生活中的疼痛、忧郁、不安总是使人印象深刻,我们沉浸其中,错失了值得好好体会的欢喜事。这些事可以是人生喜事,也可以是平淡如水的日常小事。因为少了发现它的目光,才隐蔽了那些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惊喜和思想。
在《非常非常好》里,那些松浦弥太郎所记录的生活片段,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历的事,不过在他的笔下,这些事竟突然显得十分有气质。每个场景、每句话的重新玩味,都让人心生平静,也让人遗憾竟差点错过了这些简单却十分精彩的人生事。
在松浦弥太郎的生活观里,有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东西,是超越金钱、地位限制的资产。每个人都可得,每个人都可享受。
推荐人:新星出版社编辑 @东洋
家,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
在“家”里做的事——清晨醒来,煮水,冲入现磨的咖啡豆;咬着吐司,给蕨类植物和仙人球随便浇些水;跟家人聊天,快速冲个澡,披上今天的衬衫。
到晌午,晾晒的衣物随风飘动,猫咪寻着阳光充足的地方团成一团。阳光徐徐移动。
傍晚到家,从屋外看到屋内的灯光,孩子们跑到玄关前迎接;和家人相互问候着“我回来啦。”“你回来啦。”“今天吃生菜猪肉炖锅吧。”之后边想着周末去哪儿,边收拾滑板和野营用具。
深夜,泡个热水澡,香甜入眠……浸透了人生每一天的那个场所,发生着各种故事。
“家”,本没有固定形态。更喜欢哪种风格的家?却是很多人会有的自问。
BEAMS是日本时尚品牌,业务范畴涵盖时装、杂货、家居用品乃至咖啡、唱片、艺术品,涉及生活诸多方面,倡导“Basic & Exciting”(简约&刺激),打造潮流生活方式。
一本《BEAMS AT HOME2》四百多页的丰富内容,呈现的136个员工的“HOME”,有欢声笑语,也有落泪伤怀。与家人和朋友聊天、争吵,收集喜爱之物,接受偶然邂逅的事物,抑或什么也不做……
我们都在这样生活。如此留下的生活痕迹,也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正如约翰·列侬曾说,人生是一门艺术。
衣物、橱柜、花草、宠物,哪怕是落在地板的一方夕阳,都是家的构成。把家布置好,就能应对所有黑暗侵袭,家就是守护神。
翻开书,就是一次酣畅的寻访。去看136个人的家。
推荐人:后浪出版公司 @艾玛-好巧
阅读这本书时,马特·海格就像一个老友,他让我感到温柔又悲伤。
谁都有过情绪难捱的时候,不管是抑郁症患者还是普通人群。当身处这种难以言语的精神折磨时,我们却发现不知该如何表达和描述,更别提和他人沟通交流。
《活下去的理由》的作者,马特·海格曾在24岁时被不幸被命运选中,成为抑郁症患者。他曾站在悬崖边企图自杀,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
他以文学手法精确再现了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又撕心裂肺的精神痛苦,他的文字纤柔,却能量十足,甚至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和脑洞。
他不像是一个病患,更像一个诗人,他用自己的痛苦经历跟你分享他是如何一步步用爱和勇气击退黑暗和恐惧,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书籍末尾,马特·海格列了一个“那些让我感到享受的事物”的清单,看到此处,我也在本子上默默写下了一些让我感受到“享受”的事物。
这本可贵又好读的小书,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抑郁症或者其他一切关于情绪障碍的内心真相,就已经拥有了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这难道不是值得每一个现代人去做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