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一身傲骨,半世峥嵘,一代名伶的戏剧人生(4)
余门立雪终出师
孟小冬耗去巨大的心力,收拾好感情的残局,然后茫茫四顾,自己唯一剩下的,只有孑然这一身,还有唱念做打的功夫。
她终于下定决心,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悉心钻研京戏尤其是余派老生的表演艺术。
余叔岩一直对孟小冬颇为欣赏。但从孟小冬立志拜入余门下,到余叔岩终于肯正式收孟小冬为徒,这中间隔了漫长的五年时间。
说来说去,余叔岩最大的两个顾虑,一个是避嫌,另外一个还是避嫌。他早年与梅兰芳渊源甚深,收了这个徒弟,恐怕要夹在两个人中间不好做人;那时候余叔岩夫人新逝,孟小冬年轻又漂亮,收来为徒日日授课,难免惹起坊间的闲言碎语。
于是,余叔岩以身体不适为由几度拒绝了孟小冬拜师的请求。
转眼间,时间到了1938年10月,余叔岩经不住一位梨园界颇有声望的老武生演员的再三请托,收了他的儿子为徒。
当初余叔岩拒收孟小冬的理由是身体状况不允许,现在既然已经收了一个徒弟,自然再没有理由将孟小冬拒之门外。
于是,与师克的拜师仪式相隔一天,1938年10月21日,孟小冬终于正式拜入余叔岩门下,从此,直至她远走香港、余叔岩逝世,孟小冬每日前往余家,风雨无阻。
孟小冬学戏时,不属于那种最机灵的学生,她学得慢,但稳;余叔岩对待艺术,属于较真的性子,一字一句,从唱腔、表演、架势上挨个指点,孟小冬有一点没学到位,教课便不往下进行,直到她的表演无可挑剔为止。
于是,那几年里,凡经余叔岩指导过的戏,孟小冬都已经掌握得十分扎实了。
在余家求教的日子里,孟小冬基本上处于息演的状态。只有从余叔岩那里学成一出,公演一出,余叔岩往往亲自帮她把场。
1943年,余叔岩因病逝世,孟小冬远在香港,没能见上恩师最后一面。她奉上了挽联,字字惜痛:
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
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