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要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以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创新方式方法为关键,以协同联动为保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建设,切实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遵循“三大规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科学性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确保工作成效。《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系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性手段,其各项建设工作绝不可随意妄为。严格遵循“三大规律”,深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的根本保证。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好“总开关”。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好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引导大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激扬青春梦想,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坚韧不拔之志,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指向远大理想,也要瞄准现实关切。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力避脱离实际的大话、空话,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首先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其次要坚持教师领航,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自觉做到“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4]第三要坚持学科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坚持求真、求实、求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主动回应社会和学生关注热点,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建设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5]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注重分析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上突出“三个紧贴”。[6]一要紧贴时代发展变化。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术,变基本原理为生动道理,使根本办法成管用办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二要紧贴青年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情感丰富等特点,注意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让思想政治教育“真管用”;三要紧贴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充分认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教育的总体“漫灌”和个别“滴灌”相结合,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让思想政治教育“入人心”。
二、“三讲”思政课,构建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大课堂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需聚焦问题、直面短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说理讲解不透彻,教学过程形式化;理论与现实脱节,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教学内容表面化;照本宣科,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教师自说自话;实践环节不足,教学纸上谈兵,过分抽象化;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落后僵化等。结果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学两张皮,教师讲的学生不爱听,学生爱听的教师讲不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说服力。
解决上述问题,要善于方法创新,更要勇于思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兼具知识性、政治性和思想性,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是主要功能,其过程复杂且漫长,教学主体要多、教学形式要活、教学内容要新、教学时间要足,才能确保教育效果。因此必需改变单点着力的传统工作思路,不囿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努力实现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形成内涵丰富的“思政大课堂”。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需“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7]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体系化建设是关键。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着“上好每堂课、讲清大事件、影响所有人”的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三讲”模式,即 “课上老师精讲,课下专家活讲,校园文化常讲”,构建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开展教师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概念讲清楚、理论讲透彻、方法讲明白,教师认认真真讲好一堂课,学生仔仔细细学懂一堂课,真正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不断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沿用好办法,形成“3模块+2考核”教学模式。所谓“3模块”,是将一次90分钟的课划分为3部分:教师围绕专题精讲45分钟,班级围绕专题研讨2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20分钟,变灌输性课堂为启发性课堂,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所谓“2考核”,是指全面实施过程性考核和开卷考试。过程考核涵盖课堂作业、讨论发言、实践调查、杯赛参与等多项内容,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由变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加大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比例,弱化死记硬背,强调活学活用,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