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2)
开展专家活讲,就是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形势、经济社会热点,通过专题讲座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现实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别开生面地开展品德教育,真正弥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不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面向学生开设一系列讲坛、讲座,包括“微言大义达人讲堂”、“对话华水”、“新生加油站”等,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校园面对面地话理想、谈人生、讲局势、学理论。其中“微言大义达人讲堂”已成功举办50余次,荣获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
开展文化常讲,就是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文化滋润心灵、涵育德行,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真正实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的目标。打造正能量校园风尚,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自发成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简称MMD)学习研究会,至今已有22年历史,曾荣获河南高校百佳大学生社团、河南高校年度大学生社团、河南高校最具人气大学生社团等多项荣誉。2017年11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同学们第一时间将 MMD学习研究会更名为MMDX学习研究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学校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先进集体,基于此学校推出以全国优秀大学生孟瑞鹏为代表的“华水好人”系列宣传活动,设立先进人物纪念馆,举办“我为正能量代言”主题活动等,营造和谐向上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传统课堂教学为核心、紧密结合第二课堂、主动融入文化课堂的“三讲”模式,突破了三尺讲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空局限,使传统教学不再囿于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间教室、一个学时,形成主体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效果持久的思政大课堂,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思想政理论课的获得感。
三、工作“四联动”,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建设大格局
《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需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进行系统规划,注重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进行整体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通过四个方面联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格局。
理论与实践联动,让课堂内外生动起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时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解决好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点。实践形式要贴近大学生实际,让学生喜闻乐见;实践内容要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好学生的真实困惑;实践指导要规范到位,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四课联动”实践活动,以杯赛促教学,具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尚德杯”演讲比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举行“鉴史杯”历史情景剧比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组织“明理杯”课程辩论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进行“筑梦杯”微视频大赛。 “尚德鉴史明理筑梦”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对活动主题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学生大胆讲、机智辩、努力演、用心拍,巧妙融入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社会现实,主动回应学生心声,让历史不再遥远、信念不再冰冷、说教不再苍白。为保证效果,学校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实践教学活动教程》,明确实践目的、实践方案和实践要求,方便学生记录心得。“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活动在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传统教育优势与信息技术联动,让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上网是青年人的生活日常,他们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信息技术的巨大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势在必行。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身份匿名、即时快捷的特点,开辟网络 “思想咨询站”。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关心和帮助学生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善于“抓网”,勤于“联网”,勇于“红网”,秉承以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先、以引导为重的理念,以关心关注关爱学生为出发点,以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建设“华水苇渡”微博矩阵,包括“校务华水”“师慧华水”“学聚华水”“达济华水”等多个微博,就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华水苇渡”已成为华水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8]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和开放的特点,将互联网打造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孵化地”。互联网蕴藏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教育的积极性。“微言大义达人讲堂”正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开展自我教育的典范。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通过微博自主邀请校外知名专家、“红色大V”来校作报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要我听”到“我要听”的重要转变。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华水学子还自发创办了“华水习风微语”微信公众号,自觉开展“听习之语,扬习之声,践习之言”学习活动。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让所有课堂参与进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必需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窘境,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开展课程思政,要把握好两点。一是,避免形式化、概念化,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实际,找好着力点,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非常注重讲好华水故事、传递华水声音、弘扬华水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华水特色的价值观教育,例如为各专业学生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概论》,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华水文化》,获批成为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水利博物馆,设立水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承办全国防汛抗旱知识竞赛,创办刊物《水文化研赏动态》,开设水情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水利知识,形成正确水利观念,培养“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水利精神,涵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形成了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关键,以场馆建设为支撑,以组织建设为保障,集知识传播、文化熏陶、精神养成于一体的价值观教育体系,华水人“情系水利,自强不息”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真正为学生解答应该在哪儿用力、对什么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现实困惑。二是要注意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学校引进百余门优质网络课程,加大人文素质类通识课程建设力度,强化对学生进行人文智慧、职业素养、道德理想等方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