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人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
本文摘自李银河《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人生短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几十年过得快乐。但是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不一定是因为没有名,没有权,甚至不一定是因为没有钱。
人怎样才能快乐?其实一点也不难,只不过做到两件事,人就可以过得很快乐:一是身体的舒适,另一个是精神的愉悦。
所谓身体的舒适应当包括马斯洛需求五层次中最低的两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种需求的满足。
我们既没生活在非洲,也没有生活在1960年的中国,所以维持生存的饮食需求容易满足;
我们也不像20世纪30年代随时要担心孩子被土匪绑票,所以安全的需求也容易满足。
老祖宗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现在,全中国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可以有基本的温饱和安全了。
所谓精神的愉悦应当包括马斯洛需求五层次中较高三层的满足:归属(社交)的需求、受人尊敬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不一定非要亲人环伺、儿孙绕膝,仅仅参加一个业余羽毛球队,也可以满足归属的需求。
如果能够得到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友情,或许比感受亲情更加快乐;如果能够得到心心相印、缠绵浓烈的爱情,就更加快乐。
受人尊重的需求虽然困难一些,但是也并非难以企及,所有挣钱养家的人都能得到起码的尊重,成就越大的人得到尊重的程度越高。
前者只能得到身边几个家人的尊重,后者(比如一个艺术家)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但是有的时候,度量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得到尊重的程度与成就并不总是成正相关关系的,一个贫病交加的母亲为孩子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就有可能比一位大富翁所做的得到家人更多的尊重。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更本质的快乐,是快乐的起始和极致。
最典型的是那位匿名捐赠80亿美元财产的查克·费尼。
他自己过着简陋纯朴的生活,把钱捐出去,甚至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不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捐赠的大楼上,只是在看到一位受他捐赠做了兔唇手术的女孩脸上绽开的笑容时,得到由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