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穷的开始》重新了解进步与启蒙
今天说的这本书,是11年出版的《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这本书长期位于美国亚马逊科普类图书畅销榜,在14年出了中文版,但却一直不是一本大热的书。书的作者是量子物理学戴维多伊奇,他是霍金的师弟,但不同的是,霍金的书由于相对的阅读门槛低,所以有更高的知名度,而多伊奇的书读起来则十分烧脑。在这本书中他试图下定义、作解释的不仅是科学领域,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包括未来尚未出现的文明。本书有相当大的部分都颠覆了我们的观念和知识。不要急着反驳,先思考一下。在保持开放的创造性的同时,仍保持批评精神,这正是作者教给我们的。
读《无穷的开始》,需要你在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需要你反复的去检查作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而不只是记住书中的结论。这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也是一本在不同年龄读来会有不同感悟的书。而立之年读,会让你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不惑之年读这本书,会让你审视自己做错了什么,而知天命之人读这本书,则会让你去思考历史大势的偶然与浩浩汤汤。
这本书有四个关键词,乐观,解释,通用性,动态。未来的乐观是和好解释带来的知识互为因果,通用性带来微观层面上的无穷,动态带来组织层面上的无穷。
探索关于事情为何发生的回答,就是在寻找关于世界的解释。小孩子总问缠着父母问,为什么会有太阳的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为什么会有花开花落。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若是选择了简单的回答,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问的多了,就知道自己的下一个问题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或是你上学了就知道了,或是一个自己也能编造的童话故事。
而若是父母选择了困难的回答,那要做的就不止是简单的几句话了,要回答四季的生成,就先要让孩子想象一个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大球上,然后再找一个发热比较大的老式灯泡或者浴室的浴霸,将一个倾斜的苹果在灯下照很长的时间,再让孩子感受不同部分的温度,最后还要让孩子去设想我们生活的大球有一个倾斜,所以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
但这正反映了好的解释的俩点本质属性,一是这个解释不容易被验证,二是解释中的每个细节都必不可少。相比于好解释,坏解释也有俩个特点,比如星座神话就不是个好解释:它能轻易改变(根据神话使用者的需要),它的适用范围也非常狭窄(北半球的星座神话不适宜南半球)。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曾经是一套国民级的科普书,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本书最初是作为核战危机下的战略储备物资而编写的。编者想象的场景是在遭受了核弹的打击后,该如何重建我们的文明。但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劫后余生的人该做什么,而是要告诉他们一些孩子们会问的傻傻问题的答案了?
然而细想就会明白,未来会出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你无法提前预知,即使现在的人们列出重建文明的种种操作指南,也无法让未来的人们能够按图索骥。但若是教会他们为什么事情会发生,这些解释就可以指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方案,世界上任何一个灭亡了的文明面对的问题,都是缺少知识造成的,穿越小说的主角带不走现代社会的技术实体,但只凭着现代社会教给Ta的知识和理念,就能够改变历史。但这知识具体值得是什么了?让我们看看《无穷的开始》这本书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回答?
古人有的是实验和观察,然而实验和观测的功能是在现有理论中作出选择,并不是作为新理论的来源。我们通过解释性理论对经验进行解释,但真正的解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人都是好逸恶劳的,直到启蒙运动提出的易谬主义,将凡人皆会犯错这一信条变成了共识,从而建立了一种批评的传统。书中写道“由此产生的一些观念有着极大的延伸范围:它们能够解释的东西,比它们被创建出来用于解释的东西更多。解释的延伸是一种内在属性,不是经验主义和归纳主义所说的那种由我们提出的假设。”
理解什么好解释,能够让我们认清楚经验和观察在科学中的作用,波普尔认为:如果没有预先存在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科学观察,这些知识涉及要去看什么、寻找什么、怎样去看、怎样解释看到的东西。理论必须先行。理论要靠猜想得来,而不是推演得来。我们对任何东西都不是直接观察的。所有的观察都是对世界的感知都经过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加工,所以一件事情,如果你只盯着它看,结果除了它本身之外你什么也看不到。
同样地,每当我们犯错,它都是对某种事物的解释里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表象会具有欺骗性。经验对于科学研究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作用却同经验主义者所说的大相径庭。它不是推演出理论的源泉,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挑选已经提出的猜想,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