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穷的开始》重新了解进步与启蒙(2)
能够创造和运用解释性知识,使人获得了一种改变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像其他所有的适应性那样从根本上受狭隘因素限制,而仅受普遍规律限制。正是这点构成了作者为什么对人类未来的前景保持乐观,这种乐观不同于《奇点降临》中对人的存在本身的悲观。作者认为: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实体。人并非由环境“支持”,而是通过创造知识来自我支持。一旦人有了合适的知识(实质上就是启蒙运动的知识),就可以触发无限的进步。
解释世界和控制世界之间的关系看上去越来越密切,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资源或其他条件下,物质的转变要么是不可能发生,因为被自然法则所禁止;或者在有正确知识的情况下,就一定会发生。认为世界不可解释的主张,等同于诉诸超自然。而所有可能的物理现象的解释,都与怎样运用知识来实现这些现象有关。
作者的乐观还体现在书中下面的句子中:不管是特定的人类生存条件还是通常的解释性知识,都不会达到完美,甚至不能接近完美。我们将永远处在无穷的开始。人类总是行动走在解释的前面,在《走出自己的天空》这本书中,来自农村的何江在哈佛毕业演讲中讲到,一只毒蜘蛛咬杀了他的右手,母亲用火疗的方式对他进行了治疗。那时他母亲不知道这背后的解释,高温使蜘蛛毒液中的蛋白质变形失活。了解了这个解释,可以创造出痛苦更少的治疗方法。如今的医学还有很多类似火疗这样的有效却痛苦的治疗,比如化疗放疗等,如果人类彻底了解了癌症的机理,那就能以最不痛苦的方式去治疗癌症。
人类永远有值得去探索的新边疆,这是终极层面的乐观。宇宙不是用来把我们比下去的,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资源。无穷的无知是知识存在无穷潜力的必要条件。拒绝接受我们“即将到达终点”的观点,是避免教条主义、停滞和专制的必要条件。科学理论预测未来的能力,取决于其解释的延伸,但没有什么解释的延伸范围达到能预测它自身的后继者将包含什么内容。我们自身的未来也将由我们尚未拥有的知识来塑造。不管是特定的人类生存条件还是通常的解释性知识,都不会达到完美,甚至不能接近完美。我们将永远处在无穷的开始。
能应对未来无穷问题的只有不断进化的知识库,书中区分了用进废退的拉马克式的进化和先随机在选择的达尔文式的进化,用作者的话来说,拉马克主义的根本错误与归纳法具有相同的逻辑。两者都假定,新知识(在两种情形下分别是适应性知识和科学理论)已经存在于经验中,或可以机械地从经验中得出,新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实际上只是现有知识展示的变化来解释。但真相永远是,知识必须先假设再检验。这正如达尔文理论所说的:首先,随机突变发生(它们并不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自然选择把那些不太擅长重现在子孙后代身上的基因变种剔除掉,从而偏爱在群体中散布得最广的基因。
这俩种进化的学说,不止是单纯的学术观点之争,更会影响我们的处事方式。为什么强化学习只在游戏中取得了超越人类水平的成功,这是因为除了游戏,其他的领域算法的进化都是拉马克模式的,算法从人类的行为中获得关于未来预期的知识,而唯有在游戏中,算法可以通过随机的试错(自我对弈),产生全新的策略(以至于比人类更有创造力),从而达到达尔文式的进化。
而在日常的处事中,也要进化自己的知识库,但选择那种进化模式,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长久的幸福。比如在婚姻中,拉马克式的进化类似于对爱人百依百顺,对Ta的痛点爽点痒点G点一清二楚。你以为这样能让爱情永恒但这样的进化方式,会让你自贬身价,成为一个低质量的性爱机器人,科幻电影中的那些会自我学习的机器人,其实都是拉马克式的进化,因为其背后隐藏着神创论或上天注定的假设。而达尔文式的进化观指导的爱情应该是把进步放到首位的,俩人都先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相互之间的你追我赶带来了数不清的意外,而少数有价值的意料之外成为了值得珍惜的回忆。
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积累聊天机器人的技巧来实现,这种观点对应拉马克主义。由于我们还不了解创造行如何运作。近似的,人工进化也可能没有实现,尽管看上去好像实现了。问题在于,我们不了解DNA复制系统的通用性的性质。图灵发明了图灵测试,希望绕开这个哲学问题。换句话说,他希望在解释这项功能之前就实现这项功能。不幸的是,类似这样的情形极为罕见。而这也是为什么说强化学习自身是无法带来强人工智能的,不是算法逻辑的缺失,而是由于在对人类影响深远的领域,人类不会允许一个未经验证的验证的算法去试错,只要这一条限制不改变,强化学习的算法就永远不是无穷的开始,不会成为人类的主宰。
好解释的通用性第一体现在达尔文式的进化上,其次体现在其抽象性上。我们所知的好解释,大多会涉及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原子在电子显微镜发现前是无法直接的观测的,那该如何解释花粉的随机游走了,使用了原子的假设,和使用了童话中花仙子的解释有什么区别了?为什么使用原子的解释,不管原子有没有直接被观测到,都是比花仙子的解释要好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使用原子的解释是从涌现的角度,以较低层次的实体,来解释较高层次的问题。
书中写道:所有的高层次现象都是准自备的,接近于完备。在更高的、准自备的层次上变得可解释,称为突现。而对同一现象有着不同层次上的多个解释,其中并无矛盾。认为微观物理学的解释比突现的解释更加基本,是武断而且错误的。关于抽象概念的知识,与我们所有的知识一样,它来自猜想、批评和对好解释的追求。这一点就区分出了基于原子的解释和基于花仙子的解释,花仙子的解释会假设其是最基本的,是不可批判的。而基于原子的解释则会说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小球,可以有内部结构,但其细节不影响其涌现带来的特征。
在现实中,各种解释不会组成以最低层次为最基本解释的等级体系。相反,任何层次的突现解释都可能是基本的。抽象的实体是真实的,并且在产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果关系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如果我们在相关领域里的最好解释涉及某个实体,我们就必须认为该实体确实存在。而且,就像引力的力量那样,如果我们的最好解释否认它存在,那就不应该再认为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