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丁牧儿:碧山“狗窝”酒保、小二和画家|文创肖像
像所有宁静山村一样,碧山醒得很早。
四水归堂的木结构房子哪一处有动静,举幢皆闻,所以睡不得懒觉。
丁牧儿每天七八点就醒了,开始处理涌入手机的各种信息,这与他作为一名酒吧老板的人设不太相符。
或许酒吧老板的生活昼夜颠倒、觥筹交错,但丁牧儿从不贪杯,饮酒只走三巡,“微醺最好。”他说,微醺后,人与人也更容易交流。“酒精有一定的社交作用,大家喝点酒聊起天来更轻松,办事也容易,尽管有时候说的话不作数。”
在人们的惯有印象中,村口支起大锅土灶,茶摊粥铺迎来送往,或是一家杂货铺卖一些日用家什、哄小孩的小玩意儿。丁牧儿一反常规,把酒馆开在常住人口只有2000左右的小村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伟业”。
早在2004年,他的诗人母亲寒玉用十万元买下西递一家四百多年历史的民宅进行改建,起名“猪栏酒吧”,一来原址确实建在猪圈旁,二来出于诗人的诗意——“像猪一样快乐”。他们是碧山村最早一批外来居民。2013年,高中毕业的丁牧儿接下这份“家底”成了实际的掌柜。
猪栏酒吧从一家发展到三家,与此同时,更多文艺活力正在浸润这片土地,先锋书店的第一家乡村书店碧山书局、致力于复兴黟县手工艺的工销社开业,秉持“长效设计”的日本品牌入驻碧山,这幅文创图谱发生着有趣的化学反应。
猪栏酒吧老油厂店
“当初刚在西递开店的时候,有个小酒吧是在猪圈上改造的,所以叫猪栏酒吧。为了纪念这个地方,我们所有的店都沿用了这个名字。”猪栏酒吧不卖酒,多少有些遗憾。
少东家丁牧儿决定开一家真正的酒吧,他盘下村口的包子铺,希望开一家像美国电影里那样的小酒馆,大家平时来这里互通有无。
在这个没有游客中心的村落里,想找人聊点什么,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去处,著名的碧山书局显然不是攀谈的地方,偌大的猪栏酒吧有80%的公共空间,但似乎更适合独坐冥想。狗窝酒吧,顺理成章地成为村口的信息集散中心。
一家有着自己精酿品牌、风格和酒标的酒馆,在乡村活下来,并且成为静谧山村里与群星相映的村口最亮处,在碧山的语境中,是成立的。
丁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