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副拐杖撑起39年教学路,“教书育人”成乡村教师鲁金明一辈子的
新华社合肥9月9日电(记者周畅 陈尚营)普通人走一小步,只需不到一秒钟。可对腿部残疾的鲁金明来说,需要三个步骤:用拐杖撑住前方,身体往前移动,保持平衡后再继续下一步。
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教学的39年中,鲁金,用坏了20多副拐杖。“教书育人”四个字,让鲁金明坚守了一辈子。
20副拐杖,撑起乡村学子的明天
今年56岁的鲁金明,出生于怀宁县石牌镇万全村一个贫困家庭。在他一岁时,因为高烧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终身残疾,左脚肌肉萎缩,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正常走路,只能借助板凳一步一步挪动。
凭借自己的毅力,鲁金明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1979年,村干部找到刚刚高中毕业的鲁金明,告诉他该村万全小学两名老师走了,正缺老师,让他去顶几天。
鲁金明回首自己的求学路,深知教师的引路人作用,也更想起自己这样身患残疾的特殊学生,正是在教师的呵护鼓励下才得以继续求学,于是他答应试一试,这一试就是39年。
鲁金明在给学生辅导。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这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木拐杖。这一副副拐杖,支撑着鲁金明每天从家到学校的往返。1500米左右的路程,鲁金明要走四五十分钟,“以前都是沙石路、泥路,摔跤是经常的事。”鲁金明扬起自己的左手,食指上有一道摔跤时被玻璃划伤留下的伤痕。
鲁金明的左手手心、右手虎口,都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隔三五天他就要拿刀削一次,“不然顶着疼”。
碰到雨雪天,腾不出手打伞的他只能穿着雨衣撑着拐杖走。“有一年下大雪,我走了一个多小时,如果不是旁边的村民看到,我可能就滑到路边的河里了。”鲁金明说。
说起过去的艰辛,鲁金明总是会先说一句,“现在已经好多了”。在他看来,,这39年给他留下最深刻的感受并非苦难,而是自豪。
“教了那么多年,教出了很多学生,过年过节他们回来都会看看我,被人惦记着感觉很好。”鲁金明笑着说。
挺立的不只是残缺的身体,还有精神的力量
除了往返不便外,课堂也是对鲁金明的考验。
初站讲台时,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直到晚上都疼得睡不好,止疼片就成了他的必备药。
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由于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工作之初那几年,由于黑板比较小,“上面写满了就要往下写,弯腰又弯不下去,有时候只能跪着写板书。”鲁金明回忆,这种情况直到现在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后才有所好转。
回忆起这些过往的艰难,鲁金明总会说“现在已经好多了”。
今年12岁的汪思梦是鲁金明的学生,在遇到鲁金明之前,她从未想到过还会有老师“拄着拐杖来上课”。
“鲁老师站上讲台都很费劲,还要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着板书,看到鲁老师这么辛苦我们总觉得要更加认真听课。”汪思梦说。
鲁金明左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尽管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还要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疼痛,但鲁金明坦言自己收获更大。
1992年,鲁金明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当时该镇为数不多的“民转公”教师。捧上了“铁饭碗”,鲁金明依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上下班,和其他老师一样承担教学任务。
除了教学上取得的厚厚一摞奖状,鲁金明还获评“安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石牌镇人民满意教师”“石牌镇模范教师”等多个奖项,这都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羸弱的身躯,无尽的大爱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
“我走路慢,平时放学走到学生家太晚了,只能在周末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对于鲁金明来说,哪怕往返一趟就需要占用半天休息的时间,哪怕家访的路途不那么好走,他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去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学生。
这学期开学时,学校考虑到鲁金明的身体情况,照顾他改为带不用爬楼梯的一年级,避免他再拄着拐杖上下楼梯去带高年级。得知这个消息,70多岁的鲁结友坐不住了,赶到学校找鲁金明。
鲁结友说,他的孙子鲁文涛一直在鲁老师班上,刚上学时,和同学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也很差。“多亏了鲁老师往我家跑了好多趟。”鲁结友说,上学期的五年级期末考试,鲁文涛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学习习惯也改善了很多。
鲁金明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这孩子很聪明,就是缺少关心和必要的家庭教育。”鲁金明说,在得知鲁文涛是留守儿童后,曾五六次拄拐去家访,平时还经常找鲁文涛聊天,了解他的想法。
鲁金明坦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本身就缺乏关爱,“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为了让学生能多跟父母聊上天,鲁金明有时还会在课间用手机联系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他说:“只要能让孩子们和父母聊聊天,我花点电话费是值得的。”
对于过去,鲁金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普通而平凡的;对于未来,鲁金明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用这一生做好教育这件事。
“现在的农村学子更需要心理上的关爱。”万全小学的校长周海涛期望,当鲁金明这样的老教师退休后,能不断有像鲁老师这样热爱教育的年轻教师补充进来,为农村教育倾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