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做人最要紧的,是姿态好看(2)
出名要趁早
亦舒14岁起,就被人天天追着要稿,有主编提醒编辑:
虽然咱天天追着亦小姐要稿子,但你们千万别得罪她,她未够年龄,杀人可不用偿命的。
一句话表达了两个意思:亦舒的文,够硬!亦舒的人,够狠!
用这两个词形容亦舒的一生,倒也名副其实。
中学毕业后,亦舒不想念书:“反正稿费可以养活我。”
便被金庸邀请去了《明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笔耕不辍写下三百多本小说。
她的哥哥,是著名作家倪匡,也最爱看亦舒的小说:
我写科幻,可以天马行空,她写的只是两个男的,一个女的,或者相反,三个人来来去去写了几百本书,真是本事。
亦舒的故事,大多在男女情爱的漩涡里打钻。
但她的文字毒辣又扎心,硬生生在情情爱爱里,杀出一条血路:
她写人生: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
写反击: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写成长:生活中无论有什么闪失,统统是自己的错,与人无尤,从错处学习改过,精益求精,直至不犯同一错误,从不把过失推诿到他人肩膀上去,免得失去学乖的机会。
写归宿: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自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字字珠玑,句句真理。
写女人,她更入木三分。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改编自她的同名小说,被认为是所有离婚女性都应该看得人生宝典。
其实,书比电视好看百倍。
女主子君,在亦舒的笔下,从一无是处的全职太太;到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的离婚;再到成功逆袭成艺术家,又遇上钻石王老五;她在人生的每个关口,都带着决绝的侠气。
电视剧里的子君,前半生靠丈夫,后半生靠朋友;
小说中,子君是一步步意识到,唯一不会走值得放心靠的人,只有自己。
像极了现在流行的大女主。
其实,这“大女主”早在当年就被亦舒写了个痛快,“亦舒女郎”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过上想过的舒适生活,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姿态向上的好看。
很少人知道,亦舒写这本书,是为了致敬鲁迅的小说《伤逝》,连男女主的名字都一样,当年,鲁迅说女性离开家庭没有出路,而现在,亦舒在时代的变迁里,让女性在岁月里成长。
曾有人说亦舒的作品屡屡再版,水准高低不一,她自嘲:“还请读者多原谅,我是财迷心窍。”但谁也无法否认,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她始终是当之无愧的师太。
文字,是她之所以能所向披靡,驰骋世界的最大利器。
“怼天怼地”的前半生
亦舒的文字够硬,人更狠。
狠的含义有很多,亦舒的狠带着点“唯我独尊”的暴躁。
她爱骂人,在专栏骂男人,骂女人,骂演员,骂导演,从不顾忌其他,只在乎自己爽快发泄。
有一回,她在电话里“骂人”,被另一个女专栏作家录了音,到处放给与内容相关的人听,引起一群女作家对她“围剿”,严重到如此地步,亦舒依旧我行我素。
反倒蔡澜替她说话:“亦舒家里有个遗传性的毛病,那就是有时控制不了感情的爆发。”
这种爆发体现在爱情里,就颇为可怕。
亦舒前半生的两段爱情,炽热,敏感又神经质。
17岁时,她遇上才子蔡浩泉,他对她冷淡,她却热情主动为他疯狂癫痴,为了与他结婚,甚至不惜用自杀威胁父母,,未婚先孕,18岁闪婚,19岁生下儿子蔡边村。
这段轰天动地的爱情没有挨过三年,亦舒走得干净利落。
她直言不讳地谈前夫:
才华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忧郁、自觉受了许多委屈,怀才不遇,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