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但凡提起琼瑶剧,必定会有人贴出一张出自《一帘幽梦》的「毁三观」截图:琼瑶剧真的如此脑残,竟拿失去腿和割舍爱情比较轻重?至少,,这张广为流传的截图有明显的断章取义嫌疑,连截取的台词都有删节,它原本应该是:那个时候的你,只不过是失了一条腿,紫菱呢?她丢了半条命啊!更不要说她为你所割舍掉的爱情……
截图中说出这番话的费云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妻子紫菱,说明她对绿萍(即「你」)从无坏心,才气冲上头举出「丢半条命」(为绿萍的车祸而内疚自杀未遂)、「割舍爱情」(从绿萍、楚濂的三角恋中主动退让)作为依据。结合其护妻心切的背景,这段台词在逻辑上并非荒谬绝伦,它也不能代表「琼瑶剧的价值观」。不过在今天,即便是了解剧情背景的网民,也多半会抨击这部电视剧,原因在于它对婚外恋态度暧昧,可以解读出「打着『真爱至上』旗号为小三正名」的意味。在这方面,中国的大小荧幕倒是确实经历过一番思想变迁,直到最近十年,才让影视作品养成了恋爱行为规范。
琼瑶小说在大陆的最早现身是 1982 年《海峡》杂志刊出的《我是一片云》。三年后,琼瑶的《我是一片云》和《船》《几度夕阳红》一起入选上海电视台「我最喜爱的十本书」评选。她最早的读者是 80 年代的大学生,在文革中长大的他们一度只能读到《青春之歌》这样宣扬革命友谊的书,谈不上任何爱情启蒙。
· 1959 年根据杨沫小说改编了《青春之歌》同名电影
在彼时中国大陆文学中,常见的是人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让步于崇高革命理想的桥段,如青年团员为了集体生产屡次推迟结婚登记(马烽《结婚》),新郎从婚礼现场溜到地窖里去看管农业社的红薯种(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琼瑶式爱情的到来,对这一代人意味着颠覆性的个性解放。被她打破的不止书本上的保守,电视荧幕上的小心翼翼也同样为她改变。80 年代后期,国产影视已经开始把「感情破裂」的离婚用作素材。1989 年的《篱笆·女人·狗》,受到不公待遇的农村女人枣花,在保守的大山里,第一次提出离婚两个字,就像投下了一枚炸弹。1990 年的《渴望》,中国理想女性的化身慧芳一生贤惠勤勉,为别人而活,最终也和变心的丈夫离了婚。但这些都只是感情中的被动防御,跟同时期「琼瑶剧」的主动出击相比,就显得力度不足。1989 年,琼瑶与丈夫平鑫涛来到大陆寻求发展,欧阳常林代表湖南电视台和琼瑶合作。从 1989 到 1994 这五年间,琼瑶爱情故事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湖南电视台拍摄的 11 部电视剧。
· 当时火热的 11 部「琼瑶剧」,包括「六个梦」系列:《婉君》《哑妻》《三朵花》《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以及「两个永恒」系列:《新月格格》《烟锁重楼》
琼瑶剧告诉人们:爱情,可以挑战伦理陈规,可以跨越阶级、年龄、师徒关系,甚至可以跨越婚姻。人们发现,促使一个柔弱的女人站起来反抗的,还可以是爱情。
· 《新月格格》里的台词
无论怎样挑战陈规,琼瑶剧的特征仍然是「一门心思只知道恋爱」,真正有意以「真爱至上」冲击婚恋家庭的传统观念的,反倒是琼瑶的大陆同行。1993 年的热门剧集《北京人在纽约》,设计了一位成熟优雅、精明干练、魅力四射的第三者阿春。直到随处可见「三观警察」的今天,这个角色得到的主流评价仍然是「活得如宝石般灿烂的女性」。而由此开创的「原配不讨喜,小三风情万种」模式,在后来的电视剧里多次被复制。1998 年的电视剧《来来往往》,许晴扮演的林珠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小三,她作风洋派、有文化品位,充满女性魅力。剧中男主角康伟业蒙着眼罩被指挥进入浴室,然后解开眼罩看到自己的礼物 —— 花瓣浴缸里的林珠,这一幕被许多网民称为自己的「情欲启蒙」。与之相比,吕丽萍扮演的原配段丽娜就是个老派的女人,没有生活情趣,最初连胸罩也拒绝穿,将之视为「资本主义情调」。这一时期的电视剧,还多将婚外恋归因于男女双方的真情。男方在年龄上多数已步入中年,生活的历练使他们成熟稳重有内涵,外表风度翩翩,事业上大多取得了一定成就。而第三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教育修养和物质基础,并非贪图男性权势和金钱。这样设计的剧情,往往能赢得评论界的喝彩。如 1999 年,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婚外情的《牵手》包揽了第十九届飞天奖四项大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优秀导演奖(杨阳)、优秀男演员(吴若甫)、优秀女演员(蒋雯丽)。
· 飞天奖奖杯。飞天奖是 1981 年起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电视剧奖项,与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并称中国电视剧三大奖
而这部电视剧获奖理由竟是「导引观众通过审美鉴赏钟锐与夏晓雪的婚姻变故与情感风波深思……注入了一股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道德情操的感人肺腑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况味」。
· 俞飞鸿在《牵手》中扮演了单纯善良的第三者王纯
90 年代荧幕上最为大胆的婚外恋刻画,当数 1998 年央视版《水浒传》。编剧有意颠覆了潘金莲的形象,将她从一个出轨杀夫的荡妇改写成一个为性禁锢所苦的受害弱女子。剧中特意给出了武松壮阔胸膛、武大猥琐面容、潘金莲雪肤花貌的几组镜头对比。
结合潘金莲木桶洗浴自怜自叹的场景,性压抑之感呼之欲出。潘金莲不满丈夫的不仅是他相貌拙陋,更是情意木讷,言辞鲁钝。所以乍闻武松「我哥哥为人老实厚道,如今有这么一个家,全得感谢嫂嫂一手操持」,不觉有得遇知己的动情之感。央视的潘金莲改编惹起了舆论喧哗,但当时最常见的批评,也不是说它为出轨张目有悖伦理道德,而是指责它作为「四大名著正剧的最后一部」,擅改原著意图,属于不分场合的夹带私货。电影院也同样被「美好的婚外恋」征服。2000 年,王家卫执导《花样年华》,电影中欲说还休的婚外恋情、张曼玉的 26 套旗袍以及台词「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共同成为银幕经典。2001 年央视春晚,张曼玉和梁朝伟携手登台,献唱影片同名主题曲。
发表在 2002 年 6 月 21 日《人民日报》第 12 版(周末文艺)上的一则评论《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就可视为当年反对声音的代表。它对此前的热播剧《牵手》、《让爱做主》、《水浒传》都作了批判:在一些反映婚外恋、多角恋的影视作品里……极力宣扬惟「爱」论……让人追求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变成了随意牵手,总之,一切「让爱做主」。让爱做主,就可以振振有辞地抛弃几十年的结发妻子,重新划动「爱情的小舟」;让爱做主,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为爱不惜放弃一切,连贪污腐化也可以在此寻求一个可以原谅的理由。《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通奸杀人,在编导「精心」编织情节的演绎下,变成了令人惋惜的没有真「爱」而奋起反抗的苦命红颜,这样的爱,可爱吗?
需要说明的是,「周末文艺」版上的评论只能视为一种舆论,不宜理解为官方的声音。同一日同一版面上出现的,有批判荧幕上「老爷」「丫鬟」宣扬了封建夫权的,批判刑侦剧里「厚黑」反派太有魅力的,甚至还有批判警匪片太多,要求多拍「健康向上、轻松欢快的优秀影视作品」。真正有官方意味的,是出现在 2009 年广电总局文件里的一条:「宣扬婚外恋、多角恋、一夜情、性虐待和换妻等不健康内容的」要「及时进行剪节、删除」。数年后,它在网上被总结为「主角切忌太花心,小三不能有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8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