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背后的故事,你可以这样说给孩子听
近期,H&M、耐克等国外品牌拒绝使用新疆棉花产品的声明,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
原来,2020年8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宣布对所有新疆棉企无限期取消担保认证。这一行动导致新疆棉产品进入了国际贸易的“黑名单”,而该协会给出的理由竟是所谓的新疆棉企存在“强迫劳动”的问题。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强制绝育”等“侵犯人权行为”是个别别有用心的所谓学者和机构蓄意编造和散布弥天大谎,违背公理良知,中国人民强烈愤慨。
先来说说,为什么一些西方国家要拿棉花说事?
我们都知道,“黑色黄金”指的是石油,它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但别看棉花是一朵朵白白软软的小花,实际上,有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它曾是世界经济的命脉,而且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推手,所以,它一度被称为“白色黄金”。
棉花的种植历史有5000年之久,有证据表明,当时的美洲和印度都曾种植棉花。这两个地方,直到现在都还是棉花的宜居地,并仍然是世界重要的棉产地。
对于中国来说,它是外来物种,直到元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在这之前,中国人穿的衣服原料主要是亚麻、丝绸。宋末元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曾经流落到海南,发现当地人都种植棉花,而且纺织技艺也十分高超。于是在年老回归上海松江后,就把技术带到了江南,还进行了改良。等她去世后,江南一带已经在她的带动下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中国的棉纺织业自古以来便是种、产、销一条龙,自产自销,还不够本国人消费的。
而当时的印度,毕竟是棉花原产地之一,地理位置、气候、种植环境都很适合种棉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产地,纺织业也是其国家支柱产业。
但是印度棉花产品的最大销路,并不是本国,而是英国。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英国东印度公司把印度棉布带到了欧洲,上流社会震惊了,对这种轻柔舒适又利于漂洗的棉布爱不释手,这一度改变了欧洲人的日常穿着习惯。到17世纪末期,印度甚至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