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背后的故事,你可以这样说给孩子听(3)
我们先来看看沙磊所谓的“新疆棉企强迫采棉工劳动”的事。稍有些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棉花采摘季一些民工去新疆采棉花,和到其他城市打工一样,都是一份正常的工作。每到采摘季,全国各地的采棉人都会涌进新疆去赚这份虽然辛苦但还丰厚的报酬。这些年进疆采棉的人少了,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开始在新疆大力发展。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70%以上。
沙磊看到我们的新闻报道,各级政府组织民工去采棉花,如获至宝,将这些新闻及照片进行了剪辑嫁接,伪装成是强迫进行集体劳动。凡是对中国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觉得这真是可笑的谎言。在脱贫攻坚路上,这样的东西部协作扶贫方式、内地援疆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再常见不过,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却被沙磊歪曲为违反意愿、强迫劳动。
他又说政府每年都强迫当地成千上万的学生去采棉。这条更可笑,同学们在中小学期间都会去体验学军、学农,这是我国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国家一直号召同学们去军训、农训,不能成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两年,劳动教育越来受重视,在家要学做家务,在外要学军学农,目的都是锻炼我们的体魄,增长我们的见识。
而各地的学农形式都是根据当地的产业而定的,江南的学生会去学习分辨小麦水稻、采茶叶、挖春笋;新疆的孩子自然就是去采棉、收番茄了。
沙磊之流歪曲事实,信口胡说,,只能说不是蠢便是坏了。
对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说:新疆一些民众和实体打算因沙磊制造涉疆假新闻起诉,如果沙磊认为他的报道是公正客观的,那就应该勇敢应诉。但是他跑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造谣的人们,总是会选择性地遗忘和掩饰自己的黑历史及原罪。
就在前几日的记者会上,华春莹拿出了两张照片,分别是美国黑奴被强迫在棉花地里采摘的照片和中国新疆棉花田进行机械化采摘的情景。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指的就是美国的这种状况。
事实正是如此。在棉花成为全球化商品的过程中,一直带着血。当时有句话说“白白的棉田黑黑的工人”,指的就是黑奴种棉花的场景。
有一张图片,是一位路易斯安那棉花种植园的奴隶展示被奴隶主鞭打过的后背,纵横交错的伤痕显示了他的残酷境遇。
可以说,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就是堆积在黑人奴隶血淋淋的脊背上的。
美国近代小说家布朗曾是一名奴隶,他于1834年从奴隶主家逃跑。他曾回忆道,在种植园里,男性奴隶每天必须摘约80磅(约36公斤)棉花,女性奴隶需摘70磅(约32公斤)。如果没有摘够,他们会受到鞭刑,少一磅抽一鞭,鞭子就放在秤的边上。
在1783年至1808年间,美国大约进口了17万名黑奴,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而这些黑人奴隶受到虐待的程度,与市场上棉花的价格有直接关系。
对于过去的恶,有人总是选择性地遗忘和掩饰。
西方一些人之所以造新疆棉花的谣,“灵感”大概就来自他们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