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背后的故事,你可以这样说给孩子听(2)
1764年,在英国出现了珍妮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纺纱效率,而且机器织出来的棉布价格更便宜,质量也更有保障。英国棉布迅速销往全世界,打垮了各国的本土纺织业,印度也不例外,最终就沦为最底层的棉花供应商。
所以教科书上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这也是棉花推进了世界工业的说法由来。
因为海路的拓展,构成了一个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网络,美洲和非洲都收到了英国产的棉布。棉花由此成为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纺织业越来越发达,印度产的棉花根本不够用,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看到了商机,开始在自己的种植园里大面积种植棉花,取代产值日益下降的甘蔗。到1860年,美国几乎垄断了全球棉花出口。
而到了今天,美国已不再是那个唯一,世界棉花产量的大头已由中国、印度、美国三国分摊,而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服装中,大约98%是在国外生产的,仅中国就为美国提供了40%的服装;中国的纺织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
201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120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39.2%;而服装出口是1520亿美元,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30.8%。
纽约纺织公司欧拉公司总经理曾说:“中国的工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如此大的份额,坦白地说,全球工业在向中国倾斜。”
从经济角度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某些西方势力拿新疆棉花做文章,经济上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纺织业竞争力太强了,而新疆又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地。其实这些年来的贸易战,已经显示了这一点。每一次加征关税,我们的纺织品总是在名单之列。
某些西方势力针对新疆棉花的抹黑,有经济上的原因,但绝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要让中国边疆不安宁,搞乱中国。近日外交部在记者会上播放了一个视频,是2018年8月,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在罗恩·保罗学院的讲话。他谈到了美国在阿富汗驻军的三重目的,其中之一就是遏制中国,“中情局想破坏中国的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中国的动荡……”
整个2020年,美国政府对新疆棉产业频频出手打压。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就以所谓新疆“强制劳动、侵犯人权”的理由,要发出禁令,禁止由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制成的部分或全部产品。
所以,以“人权”的名义抹黑新疆棉花,其实是一些西方势力早已预谋好的手段,但是很拙劣。
2015年,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写了《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这本书,他以棉花为主角与媒介,通过叙述这一作物如何以全球商品的身份,刻录了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的侵略和压迫,重现了棉花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格局与人类发展历程的。他说出了一个词、一个事实:棉花战争。
而眼下,一些西方势力对新疆棉花,也在发动一场“棉花战争”。
前几天,英国BBC驻华记者沙磊悄悄离任了。就是他带着预先编好的“剧本”跑到新疆采访,积累所谓的“新闻素材”,然后费尽心机任意剪辑嫁接,说“新疆棉企强迫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