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作家学者共话丝路文学
泉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外洋版
克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尼泊尔学院共同主理的中国-尼泊尔文学论坛以线上线下相连合的方法举行。此次论坛以丝绸之路的文学想象为主题,探究文学在构建中尼运气共同体中的奇特作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尼泊尔学院院长耿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出席论坛并致辞。
铁凝在致辞中表现,丝绸之路涵盖天下文明史上一些最巨大、最迷人的内容。千百年来,在丝路上往来于中尼之间的,不但有羊毛、食盐、绸缎和香料,尚有释教的经典、朝圣者的脚步。丝绸之路不但是商贸之路,更是交情之路、文化之路。作为陈腐文明的传承者、千年交情的续写者,可以或许拥有丝绸之路如许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是荣幸的。本日,中尼两国携手生长、加快自身振兴,在高出喜马拉雅互联互通的网络中,文学的力气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乌普雷蒂在致辞中表现,此次论坛是疫情产生之后中尼文学交换的极新开始。尼泊尔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在地区文学交换方面,先后主理中国·南亚国度文学论坛等活动,展示了本地区文学相助的新范式。中国作家协会倡议创建的一带一起文学同盟,将环球多家文学构造聚集一堂,尼泊尔学院等待这一同盟在创建文化范畴的天下共同体方面发挥作用。
与会学者、作家表现,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接洽中国和尼泊尔的纽带,为作家和艺术家带来无穷灵感。敦煌、加德满都谷地等文化重镇,见证了丝路文化的领悟与郁勃。丝绸之路的汗青,是一部差别语言、差别民族、差别文明互学互鉴的汗青。中尼作为传统的友爱邻邦,从公元5世纪初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对尼泊尔的访问开始,在随后的1600余年间,两国文化交换不绝。牢固两边文学来往,把两国文学相助推向全新阶段,是两国作家和学者的任务。
论坛上,两边还对作品互译结果举行了分享与展示。近两年,中国作家协会和尼泊尔学院不绝加强相助,,推动两国文学作品互译出书。聚集了尼泊尔现当代紧张墨客作品的诗歌合集《尼泊尔之声》已由作家出书社在2021年翻译出书。精选13位中国当代墨客经典诗作的《中国当代诗歌》中尼双语比较版的出书事变也正由尼泊尔学院紧锣密鼓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