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研究要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
2023年2月21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围绕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总体布局、学科体系、组织模式、支撑平台、人才队伍、精神动力等方面,对基础研究工作作出部署。
这些部署要求全面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了具有紧密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从源头和创新链起始端抓基础研究的系统思考。要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把握、系统领会、一体落实,在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可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大厅。 中国科学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对基础研究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具体到各个不同机构,应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有所侧重。比如,对国家科研机构来说,应主要聚焦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
处理好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持续深化基础研究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用,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当好“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深入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处理好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当前,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纷纷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竞争性科学基金的方式支持自由探索式基础研究,同时加大对高水平公共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并通过同行评议、机构评估等方式加强对投入绩效的监管。面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激烈国际竞争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通过竞争择优遴选人,通过稳定支持造就人,选择一批高水平公共科研机构和优秀科学家,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引导科研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产出“十年磨一剑”的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也要加强过程管理和评估问效,放权不放任,松绑不降标,对经费绩效不好的机构和人员逐步减小支持力度。
处理好出成果和出人才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知识复杂程度的大幅提升以及科技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刻变化,客观上决定了科学研究与科技人才培养要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力争在多出成果的同时多出人才。要以识才的慧眼和用才的胆识,选拔优秀科学家领衔担纲基础研究重大课题;以爱才的诚意和容才的雅量,不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厚植优良学风,甘坐“冷板凳”,研究“真问题”,拿出“硬成果”;以引才的实招和聚才的良方,支持科学、技术、工程等各类人才跨领域、跨学科组成协同创新团队,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加快实现应用转化。
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先要打牢科技事业大厦的地基,把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保障国家在重要领域的安全自主可控,只有这样才有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和底气。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是搞自我封闭,而是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特别是在高水平基础研究领域,面对人类共同挑战和前沿科学重大问题,尤其需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可以说,高水平开放合作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文章《》
(策划: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