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心定的地方,才是故乡(3)
“草是一个生命,你应该认识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在一根草上发现一个世界,然后对草充满敬意。”
他也喜欢当时来村里说评书的艺人,喜欢《杨家将》《三国演义》的故事。后来,他接触了《楚辞》、《庄子》,虽然一知半解,但屈原那种漂浮于天地间的气息和精神,庄子笔下的草木、秋风、山水,都让他深深着迷。
再到后来,他也如许多其他作家一样,接触了马尔克斯等其他西方作家和作品。但他说,“文学作品虽然对一个作家有重要的影响,但他们对我的影响,肯定不会有我家乡的一场风对我的影响大。”
初中毕业后,刘亮程读了个中专,毕业后分配回家乡沙湾做农机管理员。他开始写诗,小有名气后,他进了城,在乌鲁木齐里做了一名文学编辑。温饱解决,生活安定后,深藏在他记忆里的家乡,渐渐复苏了。
他情不自禁地提笔,追忆自己的小时候生活、滋养、教育过他的故乡。沉淀了近10年的时间,《一个人的村庄》使他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因缘际会,他在如今的菜籽沟,找回了童年时期的生活方式。
“来到菜籽沟之后,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听到了鸡鸣,在鸡鸣狗吠中醒来,回到了白天黑夜中,恢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就是我回到村庄中的最大收获,也是我的日常生活。”
他重新回到了写作《一个人的村庄》时的状态,跟动植物,跟天气,跟风声,跟星星和月亮又开始产生了联系。
清晨,鸡叫到三遍,慢慢醒来。活动活动身子,想一想昨夜做的梦,在院子里走走,趁着才思敏捷开始写作。下午太阳西斜,人的神思也开始逐渐模糊。黄昏日落西山,彩霞漫天,空气里都是红红黄黄的。一转眼,天黑之后,又是黑夜了。
可以和狗狗一起看星星,看星空里一个人难以直接解读的,无边无际的梦想;
可以坐在大树下,听着风吹过树叶,听着树上的鸟叫,闻着遍地花香和泥土的味道;
可以靠着大杨树读年轻时没能真正理解的《老子》,品味岁月沉淀后的庄重和周正。
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
几乎每个知晓刘亮程背后故事的人,对他都表示了相当的艳羡。但刘亮程说,他有他的隐忧。
历史有其脆弱之处。当菜籽沟的美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资本慢慢进入。有历史的东西都是很脆弱的。一个推土机一早晨,就可以推倒一栋上百年的老房子。
“怀旧是一个个人情怀,但一个国家的怀旧就是民族情怀了,对当地政府和村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发展,这其中肯定是有矛盾的。”
他说,好在现在,国家开展了振兴乡村的计划,让乡民就地致富,过上好生活。只有乡村变得可以让人养老,年轻人愿意回乡创业之后,乡村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十点读书X刘亮程
1. 谈谈在菜籽沟令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