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永远在路上(3)
调研这三个点,采访这三位同志,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在调研路上,我们跟当地陪同人员边走边聊,得知这三位同志都是“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所以决定以这个点切入,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们个人的事迹,而应该从焦裕禄精神角度写,他们是精神的“火花”。
采访陈国平后,时间尚早,我们就来到了旁边的兰考礼堂略作参观,当时礼堂内正在进行一场兰考讲堂,据介绍,县里抓学习还是非常紧的。
焦裕禄墓 许华卿/摄
得知焦裕禄陵园就在附近,我们就决定去看一下。在瞻仰焦裕禄陵园后,构思已经成熟了,这就是把这三位同志的事迹一块写,用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起来,这本身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兰考考察屡次提到的。就这样,写成第二篇调研报告《精神的力量》。
永远在路上
调研结束前一天, 我们还到中国民族乐器村——徐场和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考察。
在徐场,我们听取了村长的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两家乐器制造厂。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新鲜的泡桐是不能做高档的古琴、古筝的,必须是老的泡桐等木料才行。新鲜的泡桐一般用来制作家具和低端乐器。徐场的土地大部分都流转给几个人了,其他家庭大都是经营乐器制作。我们还知道,最近几年徐场乐器市场十分之大,文化自信在徐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们还看到了古琴的打磨上漆过程,当得知一把好的古琴制作周期前后一年时,由衷佩服“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我们觉得,很多事情确实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打磨,我们确实需要耐下心来,增强“四力”,只有如此,才能拿出好的作品来。
在徐场村“七贤琴坊”调研 王传志/摄
来到墨武琴坊,我们在聆听了琴坊主人《卧龙吟》的古琴演奏后,参观了车间和仓库,并与他们交谈。我们深深觉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就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复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徐场”古乐器业的兴盛,只是这个伟大复兴的一个序曲而已。
徐场调研后,本想写“文化自信的徐场故事”,但限于资料等不足,就没再写,以免无病之呻吟,反而有违“四力”的本意了。我想,就让徐场这个未完的故事,作为我们这次调研一个待续的结尾吧,缺憾可能是更美好的!
在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调研 许华卿/摄
在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我们听取了“一窗式一网式改革”等介绍,并实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时提出的“我们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行政服务中心一个个小小的窗口中变为现实,在一次次的为民服务中变为现实,正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郡县治,天下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根基,看到了进步,看到了未来。
越走进人民,越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越走进历史,越感受到自己的浅薄。人民,是我们党由弱小到壮大的关键,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增强“四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