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底层逻辑,绝非“攻坚克难”或“指哪打哪”!(4)
即便有了创新的种子,创新的土壤却没有,哪能长出创新的小苗?
佛教中有“宿慧”之说,意即从前世而来的智慧,在今生遇到机缘,就会显发出来。创新也是需要宿慧的,而要让其生发出来,更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
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自我觉醒:你的企业文化中到底有没有创新的土壤,到底有没有包容开放的文化?你的工作态度、工作细节,就决定了创新到底能不能成功。企业管理者对于勇于创新的员工,一定要注重你的语言风格,要有意识培养员工对生活本身的感知能力 ,塑造出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此外,一定要在创新过程中收集到有效信息,从中寻找有价值的情报 ,即便创新失败了,这些情报也是极为有用的。
看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创新力,其实很简单,一眼就看穿了:这家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是不是强势部门,高管层面都是哪些部门的人,一把手身边长期坐的人是谁,领导说话风格是强势的还是包容的——这些氛围感受一下便可以下定论了。
创新绝对是一把手工程,领导想创新,但找的下属都是听话的人,这能创新成功吗?往往能创新的员工,还都是有些“标新立异”的,都是不太听话的。
必须给这些员工自由的环境,没有自由的环境,哪有自由的思想,没有自由的思想,哪有创新的土壤,没有创新的土壤,哪有创新的机制,没有创新的机制哪会有创新的项目?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链条出问题,都会功亏一篑。
腾讯的多团队作战、华为的组织架构、字节跳动的机制,都培育了公司不断创新的土壤。下面以字节跳动为例,看看我们能否从中汲取一些灵感。
字节跳动CEO张一鸣说过:“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来说是我们的产品,产品背后是我们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背后是我们的团队和文化。”据说,张一鸣要求入职字节跳动的人才,必须有拥抱变化的心态,追求稳定的人在这里肯定不受欢迎。字节跳动做产品的能力很强大,不仅有抖音、今日头条、火山小视频等日活过亿的王牌产品,还进入了教育、房产、金融等多个领域,有人统计,字节跳动同时运营着20多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