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淀六小强资深教师聊天,她让我看到了“鸡娃派”从来不说的另一面(4)
现在这些重点中学的选拔机制,本身是单一、畸形的。主要还是看数学。而很多数学培训机构,教的都是一些被总结好的模型、解题拿分的套路,其实和鼓励思考、探索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我一个清华的朋友就因为看了孩子数学培训班讲的那些东西,气得移民了。
提前学有什么意义呢?但就因为有些人疯狂超前,又有机构助推,弄得所有人都被裹挟。
老师也很苦恼。老师想要按教学大纲的进度来,但是很多孩子在课外班提前学了,上课你再讲,一半孩子不听。这时候站在讲台上的人是很难受的,挫败感很强。
你让老师怎么办呢?按照原先的进度来,还是快速略过,讲新的内容?左右为难。
我能理解家长被裹挟着做的一些从众的选择。我孩子三年级以后,我也给报了数学课外班,最基础的班型,不跨级,不跨难度。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很难完全超脱于这个东西,就做一个“普通”的父母、做一些“普通”的选择就好。
既然数学在升学时这么重要,那也不用去逃避,但不要对结果有太高的预期。家长更应该避免像选拔机制那样把孩子的数理思维能力当作评判他的标准。
按照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个和他能力相匹配的班上上,一定不要疯狂加码,不要左右摇摆。
最糟糕的是那种,今天看到别人家孩子在学什么,去报一个,明天又觉得另一个好,又报,同一个科目让孩子上一大堆课外班,这是在折腾孩子,把孩子学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