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淀六小强资深教师聊天,她让我看到了“鸡娃派”从来不说的另一面(5)
每次看到有些家长言之凿凿传授经验,自己家怎么怎么做,孩子就考上了六小强,我都想说:你这只是单一样本,凭什么肯定是你家长的哪个行为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这个孩子考上了,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就是他的智商。没有哪个孩子本身智力达不到,靠上一堆补习班能考进来的。
六小强学校一个年级有多少学生?单一个学校就可能上千。
但每次高考,人们只谈论有多少人考上了北大清华。其他孩子呢?有没有人想过他们?
即便在六小强,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甚至你不能说“大部分”都是学霸。
有“校额到校”的学生,还有直升的学生,其实好的、一般的、成绩比较差的都有。
只看到有多少学生考上了清北,只看到最前面10%的人,其他90%呢?
家长的预期如果是对照顶尖那一百个人来的,肯定会失衡。
你人大毕业,你先生清华毕业,如果你们的孩子将来考起的是北方工业大学,你接不接受?
从现实的情况来说,这样的概率其实很高。即便在六小强的中学也是这样。
我观察我们教师的子女,最后从升学上,也是两极的。有特别好的,很多也非常一般。
一些家长恨不得去考教师证,自己在家教孩子,或者以为学校老师更方便在家“鸡娃”——其实,同时做妈妈和老师不是什么好事,教别人的孩子和教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