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居然看到了这样的教育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792篇文章
题图:春暖花开。用孩子们的话说,他们正在校园里和植物朋友们交流。
作者:王翔宇,一位有情怀的教育思考者与深耕者。1999年进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工作,做过德育、教科研,担任过校长助理。2014年任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本文来自:一土教育(ID:etuedu)。
一诺写在前面:
今天作者王翔宇,一直在体制内做教育管理。对教育一方面充满了真实的热情,是真的热爱。另一方面又是专业关注,看了无数的学校和课堂,发表很多论文。所以他来看一土学校,说实话我是有点紧张的。他进过无数课堂,一搭眼,应该就能看出“问题”。后来看到他这篇观后感,一方面觉得松了口气,另一方面感觉任重道远、未来可期。继续低下身来,匍匐前进。
做一土,我小声说,虽然现在还很小很具象,但我们希望的,是为推动我们整体教育生态的改变尽一份力量。我知道其实我们在体制内外有很多同路人,希望最终,我们能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从淘汰制到成全式教育的转变。一起面向未来,面向儿童做教育。
一土也正在招生,希望加入一土家长群,或预约探校,看文后。
如果不考虑谁做的,为什么能做成,一土学校的教育,几乎实现了我对于好教育的全部想像。
我本是一诺文章的忠实读者,后来在“奴隶社会”公众号上,看到她要创办学校时,心里很惊喜,也很笃定:这么优秀的人,办出来的学校一定好。当然,这份惊喜,还有自己的一份投射。我本人也是一个特别喜欢教育,一直思考教育的人,自己目前办不了学校,但自己仰慕的人要办,愿望似乎也被满足了。
更难得的是,上周二我有幸到了一土,亲身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时间只有半天多,听了两节课,参与了一个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中午与小月校长和两位老师聊了聊,但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坚定地告诉我,这是一所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学校,是一所真正的回到教育本质,成全每一个人的学校。你很难想像,在中国会诞生这样一所学校。
1
我先通过一些细节,描述下我的观察和感受:
每一个学生真实、舒适、自在、有活力。我在教室和校园里,看到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眼神都是亮的,个个神采飞扬。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上课时,学生不是双手叠放、身体笔直地排排座,而是三四个学生围坐,身体自由,与我在英国、德国看到的小学生课堂,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