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居然看到了这样的教育(3)
2
从一土回来之后的当晚,凌晨四点我就醒了,躺在床上一直在脑中搜索,这个学校击中我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办成这样一所卓越的学校,隐藏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很多因素促成的,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一、学校人与人之间是高信任、低控制。
教育学本质上是关系学,关系好了,教育自然就好。一土学校,之所以成功,本质上是构建了一种高信任、高关爱、高尊重的关系。
在一土,不用外在各种评价给学生赋分排名,教师也没有什么创优争先。在这种关系里的人,都可以很好地被看见、被唤醒,可以内心充盈地做自己,安全、主动、负责任地去做事。这种高信任、低控制,与芬兰教育在世界上的成功秘诀是一致的。小月校长也一直强调,“我们做教育,从根上讲,其实就是在构建一种关系。”
▲一土的老师们。
二、“人是目的”在这里异常闪亮。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因此,如何看待人,理解人,如何认识每个人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就十分重要。
康德讲,人从来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人本身就是目的。杜威讲,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目的。
但有人也批评杜威,生长太笼统,你能准确地描述出来吗?我也不能完整描述出来“生长”有什么标准,但看了一土学校之后,我觉得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已经有了落地的“中国版本”。
在这里,一切都是向上生长的样态。一群见过了世界、真正理解了人性和人成长复杂性的人,一群保持开放性不断成长改变的人,在获得了自己成长的体验之后,一定懂得生命与生长的可贵,用心滋养每个学生的成长。